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人民日报整版论现代化经济体系 解决好关键问题

来源:人民日报 2018-06-24 15:43:2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人民日报整版论现代化经济体系 解决好关键问题)

习近平同志在今年1月30日中央政治局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深入探讨。我们应深入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和战略重点,努力在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取得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新突破。

理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习近平同志强调,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据此分析,现代化经济体系主要包括以下7个部分:一是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具体而言,就是要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二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配置资源的主要机制。只有建立这样的市场体系,才能给企业提供自主经营、公平竞争的优良环境,才能给消费者创造自由选择、自主消费的空间,才能实现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微观基础。三是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激励和平衡机制。形成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关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标志。四是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在空间布局方面的体现。要形成国土资源利用效率较高、要素密集程度较大、生态容量适度、城乡融合发展、区域良性互动、陆海统筹整体优化的生产力布局结构,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五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生态环境基础。要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六是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机制。高水平的开放体系是深度融入全球分工体系、与世界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的经济体系,要求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七是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这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基础。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事关能否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 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事关能否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于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都决定了我们仍然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过去主要追求高速增长转向追求高质量发展,既要跨越非常规的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特有的关口,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又要跨越常规性的长期性的关口,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只有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成功跨越两大关口,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路线图

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四大重点。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过去40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但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的结构性问题。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经济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通过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供给的结构、质量与不断升级的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结构失衡。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重点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

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体经济是本、是纲,必须大力纠正脱离发展实体经济轨道、虚拟经济自我循环的不良倾向。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要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血液系统,要使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最宝贵资源,要使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提高实体经济从业者的社会地位、职业声誉、经济收益。

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主要路径是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一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标准是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建立和完善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和责任清单三大制度。二是把“放手”当作最大的“抓手”,政府对权力清单外的事务多做减法。三是“放手”而不“甩手”,为市场活动制定规范,纠正市场失灵,为市场发挥作用提供良好制度环境。

习近平同志在今年1月30日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抓好的五项工作: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四大重点和五项工作,科学描绘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路线图。

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创新

习近平同志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顶层设计和重大部署,不仅提出了诸多重大实践任务,而且蕴含着重大理论创新,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宝库。这里举三个例子。

对发展理论的创新。过去,我国的发展理论主要研究在落后生产力和短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快经济增长的问题。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则是在资本和商品供给充裕的条件下,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研究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它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不再是短缺而是过剩,不再是数量而是质量,不再是有无而是好坏,特别是要重点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大结构失衡问题。这必然推动发展理论取得新的突破。

对产业经济理论的创新。过去,我们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是建设比较稳固的现代农业基础、比较发达的制造业和门类齐全的现代服务业。这样的目标容易造成产业部门之间的分割,没有突出各产业部门融合发展的现代市场经济意识。习近平同志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部署,创造性地从要素投入角度而不是部门分类的角度明确了未来产业体系建设的新目标以及协同发展的总要求,是扎根我国发展实践、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重大创新。

对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超越。西方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虽然强调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和技术资本在增长中的作用,但很少研究要素协同作用问题,也没有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高度讨论经济发展问题。习近平同志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部署,深入分析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之间的关系,系统论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具有中国原创性的重大理论创新。

习近平同志指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本质、内涵和特征,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新表述、新要求,一些人的认识还不到位,简单地将它理解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或市场体系,而没有看到它是由多个体系构成的有机整体,更没有认识到它体现着新发展理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要求,需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认识不到位,就会影响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进程。只有从“有机整体”的角度加深理解,才能做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篇大文章。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多个体系构成的有机整体。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正确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我国要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既包括生产力方面的内容,又包括生产关系方面的内容。从生产力角度看,提高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各种资源要素的质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等,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从生产关系角度看,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管理水平等,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生产力现代化要求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 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生产关系现代化要求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等。在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现代化的根本目的都是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正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矛盾运动,决定了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多个体系构成的、具有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主要包括: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的经济体系。在谈到现代化经济体系时,一些人会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体系进行对标,这样做并不恰当。我们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做法,但不能照搬其经济体系。总的看,发达国家的经济体系是一种高水平、较稳定但宏观上缺乏活力的经济体系,具有制度成熟、结构定型、速度缓慢等突出特征,特别是制度革新缓慢,市场成长空间有限,社会流动性较低。与之不同,我国要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相适应的经济体系,具有体制机制不断变革、经济结构快速调整升级、长期潜在增速较快、社会流动性较强、富有创新创业活力等特征。同时,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强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因此,评判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成效的根本标准,不在于与发达国家经济体系的相似度,而在于是否有利于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经济体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习近平同志在今年初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从七个方面阐释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这七个方面与新发展理念能够很好对应起来。其中,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可与创新发展理念相对应;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可与协调发展理念相对应;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可与绿色发展理念相对应;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可与开放发展理念相对应;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可与共享发展理念相对应;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和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则是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市场基础和体制保障。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经济体系,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指导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在建设中增强全面性、系统性、协同性。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它是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出发,着眼于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不够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不到位、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等突出问题,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等重大举措,一体建设、一体推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创造了经济增长和制度转型的双重奇迹。即使以最保守的方法计算,我国的实际人均国民总收入也增长了约20倍,超过同期所有大国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我国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等各领域的现代化水平快速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日益凸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完成现代化的最后冲刺,这意味着我国将在今后30多年时间里实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跃升。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从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看,在经历高速增长阶段后,能否建成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经济体系,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面对的两大关键性问题。前者为现代化发展提供充足动力,后者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即使是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发达国家也没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经济仍然不时大起大落。我国虽然是现代化道路上的后来者,但仅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就取得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成就。基于丰富的改革开放经验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我国有能力解决好创新驱动发展和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两大关键性问题,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强化创新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作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必然是建立在先进科学技术基础上的经济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采取多项举措,大大优化了创新环境。在新时代,为了进一步强化创新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作用,应通过创新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构建与科技发明无缝对接的技术转化体系等,促进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让全社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优化创新生态,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夯实绿色发展的技术基础,推动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大原则,是我们党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的重大理论创新。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坚决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正确认识和把握市场规律,使市场通过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等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职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建设增进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逐步实现收入分配合理、社会公平正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者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