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名家观点 - 正文

桂浩明:从IPO规模新纪录看港交所竞争力

来源:中国证券网 2018-07-20 10:08:0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桂浩明:从IPO规模新纪录看港交所竞争力)

今年上半年,港交所创造了一项历史纪录:6个月的IPO规模位居世界各证券交易所首位。据德勤最新公布的报告,港交所上半年接受的上市申请企业有171家,这大大超过去年上半年的138家,而有超过100家公司实现了IPO,同比增长49.28%。估计全年港股IPO募资总额将介乎2000亿港元至2500亿港元之间。此外,港股还创下了另一项新纪录——今年新增上市公司最多的市场。而这个势头还在继续升温:7月12日,港交所有8家公司同时敲锣。过往多年,港交所的IPO始终相当活跃,但通常也就排在国际市场的前十位左右,现在能够攀升到第一的位置,的确很不容易,这也进一步凸显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无疑,港交所能够取得这样的大收获,是付出了巨大努力的结果。前些年阿里巴巴IPO时,由于其治理结构与当时港交所交易规则存在某些矛盾,结果失之交臂。有鉴于这一历史性的遗憾,港交所对现行交易规则作了重大调整,按照满足新经济发展合理需要的原则,作出了包括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创新型公司,以及没有主营收入的生物医药公司等上市的决策,大大拓宽了港交所遴选拟上市公司的范围,尤其为更多新经济企业的上市扫除了制度障碍,提供了良好条件。随着各国、各地区资本市场的发展,优秀的上市资源已越来越少,争夺优质、潜力巨大的上市公司,成了摆在各个证券交易所面前的重要任务。而港交所通过锐意改革,在相当程度上提升了在这方面的竞争力,这正是港交所今年上半年IPO业务大发展的重要原因。

同时,港交所今年IPO业务的快速发展,也跟香港与内地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得到加强分不开。在相继实施了沪、深股通与港股通以后,沪深股市与香港股市的联系更加紧密,内地投资人对香港市场的了解也更为全面,这不仅令越来越多的资金通过港股通的形式南下,而且也带动了一些内地企业选择在港交所上市。内地有关方面所作出的制度变革,譬如股转系统允许新三板企业在保留新三板挂牌资格的同时去港交所上市等等,对港交所IPO业务的发展,也是不小的支持。

这几年,内地新经济浪潮汹涌,方兴未艾,那些创新型企业对资本的需求十分强烈,迫切需要有一个高效、规范、成熟的资本市场予以对接,而港交所在这方面也的确具有一定的优势。事实上,现在港交所已成很多内地新经济企业上市的重要选项。另外,强大的筹资能力和足以媲美欧美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也令港交所在吸引内地企业上市的同时,还受到诸如沙特阿拉伯的阿美石油这样的海外大企业的青睐。各种不同类型但都极具竞争力企业的云集,正日益成为港交所的一大鲜明特色。

当然,这几年来美股持续走牛,而作为海外资金主要配置场所的香港股市表现优异,这也为港交所IPO业务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作为一个法律制度较为周全、运行相对成熟的资本市场,港交所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是基本接轨的。如果某公司在一级市场的发行价偏高,在二级市场上市时就会有很大的破发压力,事实上,上年在港交所上市的新经济企业中,破发的比例不算低。但是,由于市场总体走势强劲,投资氛围良好,因此,只要上市企业能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其股价就回升有望。市场各方也都看到了,投资港股的绝大多数一、二级市场投资者,最终都成了赢家。由此所产生的财富效应,不管是对拟到港交所IPO的新经济企业,还是对众多的投资者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鼓舞。

无疑,今年港交所在IPO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对沪深资本市场也有很大启发。怎样在现行条件下加快改革,完善市场结构,建立适应新经济发展的规范的体系等等,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而在所有这些方面的每一项进步,都将助推沪深股市的良性发展。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