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发展杨铿: “生命蓝光”值得期待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8-08-16 07:28:3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蓝光发展杨铿: “生命蓝光”值得期待)

如今的蓝光发展,已构建了“人居蓝光+生命蓝光”双引擎驱动的顶层战略架构,而外界对以“3D生物打印+生物医药”作为战略分支的创新支柱产业“生命蓝光”,予以了更多的关注和期待。

杨铿表示,科学家的技术研究一定要与应用转化相结合,而一项创新技术、想法的转化,更需要资本的支持,技术+资本的结合往往能够事半功倍,创造价值。

蓝光发展今年上半年业绩预增94%至129%。这家总部位于四川成都的公司,是怎么做到经营业绩持续稳健增长的呢?

“客户满意是我们的第一目标,尊重和关心员工的个人利益。”走进蓝光发展位于成都高新西区的总部大厅,由公司董事长杨铿题写的24个字标语异常醒目。在2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蓝光人也正是依托这一核心理念大步向前,推动蓝光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如今的蓝光发展,已构建了“人居蓝光+生命蓝光”双引擎驱动的顶层战略架构,相较于以“地产金融+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为核心基础产业的“人居蓝光”,外界对代表创新发展方向的“生命蓝光”版图布局,予以了更多的关注和期待。

近期,上海证券报“价值发现”主题调研系列报道组走进蓝光发展,对全国人大代表、蓝光发展董事长杨铿进行了独 家专访。在两个多小时的访谈中,杨铿用平实而真诚的言语,向记者描述了一个在医疗领域不懈追求创新、力推共享共赢、不断创造价值的新蓝光。

惠民情怀催生“生命蓝光”版图

作为蓝光发展两大核心板块之一,“生命蓝光”是以“3D生物打印+生物医药”作为战略分支的创新支柱产业。其中,3D生物打印是“生命蓝光”的核心优势前沿产业之一,由控股子公司蓝光英诺主导实施;生物医药分支则以另一控股子公司迪康药业为承接平台。

“我年轻时就有一个梦想,就是建造一家最好的医院,让患者能够尽可能减轻痛苦、接受最好的治疗,这也可以说是我从事医疗大健康产业的一个情结。尽管蓝光发展初期的经营重心以房地产为主,但公司成立以来一直都在寻找、接触具有创新性技术的医疗、医药项目,直到遇到了老康。”谈及发展“生命蓝光”的最初构想,杨铿回忆道。

杨铿口中的老康,是在医学界大名鼎鼎的康裕建教授。康教授是国家特聘专家,主要以重建创伤信号系统与修复心血管功能为重点突破目标,解决再生医学中关键理论与技术问题,实现再生医学在临床的应用。康教授目前还担任蓝光英诺的首席科学家、首席执行官,旨在通过蓝光英诺这一平台将其多年来的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相关研究成果转化成真正能造福于人类的医学技术。

据杨铿介绍,一次机缘巧合,他结识了康裕建并进行了深度交流。“老康很厉害,当时见面时,他说他这十几年来就做了一件事,就是专注于再生医学和干细胞领域的研究。然后听了他描述3D生物打印的颠覆性创新技术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后,我动心了。”杨铿坦言,由康教授主导的3D生物打印技术具有非常高的创新性,为此他专门买了数本有关3D打印的书籍“恶补”专业知识,随后更加坚定了投资3D生物打印的决心和信心。

“双+”合作模式

力促科研成果转化

杨铿之所以能够和康裕建教授“一拍即合”,另一个深层次原因是杨铿一直对于新技术尤其是具有颠覆性、创新性且真正能实现技术转化的“黑科技”充满了兴趣。

“我20多岁在国企任职时便从事研发,我那时就特别关注技术的应用性。”在杨铿看来,早年一些科研机构以及大学里的专家、教授虽然沉浸于技术研究,但科研成果转化率并不高。杨铿始终认为,科学家的技术研究一定要与应用转化相结合,否则就只是纸上谈兵。“但从另一角度来看,科学家一项创新技术、想法的转化,更需要资本的支持,技术+资本的结合往往能够事半功倍。尤其是一些顶尖的科学家,其对技术研发创新非常执着,心无旁骛,更应得到资本的全力支持从而推动项目落地,创造价值 。”

这一想法,以后也成为杨铿所独创的“技术+资本”、“科学家+企业家”的“双+”合作模式,即发挥企业家、科学家的各自优势,为科学家全身心投入研发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再借助资本的力量充分实现相关科研项目的技术转化。

有了蓝光发展在资本等方面的鼎力支持后,蓝光英诺的3D生物打印技术研发也不断获得进展。

目前蓝光英诺已建立了包括医疗影像云平台、生物墨汁、3D 生物打印机和打印后处理系统四大核心技术体系。以此为支撑,蓝光英诺在2017年启动了3D生物打印血管项目FDA临床试验申报,且根据FDA技术指导意见,完成了3D生物打印血管临床应用标准化,并在恒河猴3D生物打印血管在体实验成功并持续观察的基础上,开展大动物(猪)体内3D生物打印血管移植实验,目前相关实验进展顺利。

截至2017年底,蓝光英诺已提交专利申请99项(其中31项已获授权),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7项,商标证书103项。

凝心聚力共享广阔市场空间

“一起创造,勇于担当,共同分享”是蓝光人的企业文化。作为蓝光发展的掌舵者,杨铿将公司从最初的一家汽车零配件厂,发展成为一家市值过百亿的多产业布局上市公司,杨铿深谙“共享共赢”的企业经营之道。

“我们在公司层面实施了股权激励,蓝光英诺包括康教授在内的核心科学家们同时也是英诺的股东,目的就是让各方结成利益共同体,从而进一步激发旗下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分享企业的每一个发展成果。”杨铿说。

尽管不参与3D 生物打印具体项目的研发工作,但杨铿对于蓝光英诺所从事项目却有着深刻而全面的了解。“人的血管就如河道,当问题发生时往往是其中某一段出现老化或发生坏死。而不同于传统技术待血管发生问题时才被动应对,利用蓝光英诺的技术可提前预判患者可能存在的疾病隐患,并将其中有问题部分更换成3D生物打印血管。”杨铿进一步强调,蓝光英诺通过3D生物打印技术得到的血管,其结构和功能均与实验动物自身血管一致。其原理实际上是通过蓝光英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D生物打印系统,将从患者脂肪组织中提取的干细胞通过3D生物打印技术打印成为组织前体后植入体内,随后在体内微环境的诱导下,实现植入组织前体的分化,最终完成血管再生。

而对于蓝光英诺未来的商业模式,杨铿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并提出了多种方案。“届时,我们可以与符合相关资质、条件的医院合作,采取分成模式进行3D打印血管的生产销售;或者由蓝光英诺输出设备、技术等,由医院从事3D打印血管的操作,公司收取相关专利费、技术费用等。”

目前,3D生物打印血管项目已在恒河猴、大动物(猪)体内实验获得了阶段性成果。可以想象,若该项目最终获得突破取得成果,未来将为全球数以亿计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进入3D生物打印领域,我们不是想赚更多的钱、获更大的利,我们更想将这项创新技术真正应用在临床医疗领域,推动整个人类健康产业的发展。”在采访尾声,杨铿拿起手中有关蓝光英诺的宣传册告诉记者,蓝光英诺将以推动人类健康长寿为使命,通过输出技术、输出标准、输出管理、输出模式,开创“以人为本”健康产业新模式。“我们不仅是这么写的,未来也会按照这个目标一直做下去!”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