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商业评论 - 正文

兴业首创第三方存管"银银合作"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邹靓 2007-08-16 08:07:4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商业银行对第三方存管的争夺已白热化
  银行间围绕第三方存管市场的争夺涉及范围越来越广,更多不具备第三方存管资格的银行业机构正纷纷加入。随着兴业银行和深圳农商行等农村金融机构的合作,银行间对第三方存管市场资源的争夺触角已经伸向二线城市和农村市场。
  8月10日,兴业银行与深圳农商行、顺德农信社在第三方存管框架下的银银合作正式上线,目前试运良好。与非存管银行合作开展第三方存管业务,兴业银行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兴业银行同业部总经理郑新林谈及与两家农村金融机构的合作时表示。“在第三方存管框架下的银银合作的开始,意味着将有更多的银行业机构参与第三方存管,意味着银行能够为资本市场资金存管提供多层次的金融服务。”
  2006年11月,兴业银行就提出了针对第三方存管的“多银行存管+多银行资金存取”的银银合作思路。而该行此次上线的“在第三方存管框架下的银银合作”就是基于之前思路并进行了技术配置后的创新做法。
  首先,客户、兴业银行和证券公司建立完整规范的三方存管关系,由兴业银行为客户开设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管理账户,履行存管职责。之后,客户、联网行和银行建立资金客户资金自动转账合作关系,建立客户联网行结算账户与客户兴业结算账户的一一对应关系,实现资金在两个账户之间的自动转账。
  “目前,城商行、农信社、邮储等机构并不具备第三方存管资格,但在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市场,他们拥有丰富的网络和业务资源”,郑新林认为,在不改变现有规则的情况下将这些区域性金融机构纳入第三方存管服务提供者的行列,不仅有利于第三方存管市场本身的完善,也可为资本市场的资金存管提供多层次的银行服务。
  光大证券运营中心人士指出,过去的三个月里,商业银行对第三方存管市场资源的争夺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突破机构资格限制的银银合作,是中小银行改变相对弱势的处境,在第三方存管市场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以兴业银行为例,该行同业业务中的“柜面通”业务已经连接了25家城商行和农信社,涉及网点近6000个。郑新林透露,该行柜面通业务涉及的营业网点在未来的3年内将达到20000个左右,等值于目前工行在全国的网点数量。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