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地方债发行过半 “银边债券”意外受追捧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王心昊 2019-04-16 04:26:0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新增地方债发行过半 “银边债券”意外受追捧)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4月10日,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已经超过1.45万亿元,总体来看,发行额度已经占到全年新增地方债额度3.08亿元的近一半。

“地方债的高效率为提振基建投资提供了足够的弹药支持。”兴业银行(行情601166,诊股)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此前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8年地方债发行加速集中在8月和9月,考虑到政策传导时滞,故而对基建拉动效果不明显。但今年提前开闸的地方债,将成为年内基建投资增速的助推器。

在地方债发行得如火如荼之时,3月16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通过商业银行柜台市场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工作的通知》,地方政府公开发行的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可通过商业银行柜台市场在本地区范围内发行。这意味着,地方债市场首次向个人及中小投资者全面开放。

在市场销售中,地方债意外受到个人投资者追捧。

3月25日,浙江、宁波两只地方债一发售便受到投资者的热捧:仅仅10分钟,农行3.1亿元额度的柜台债券已经销售一空,兴业银行也是10分钟内卖了上亿元。

不过,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尽管地方有自己一定的信用,但随着中央政府跟地方政府在机构事权财权方面改革的推进,将来有可能政府信用会慢慢地切割,不能一味指望出现债务风险的时候由国家兜底。

“银边债券”为何备受追捧

作为收益率仅略高于国债的地方债券,素有“银边债券”之称。

紧随浙江地方债之后,3月26日、3月28日、3月29日和4月1日,四川省、陕西省、山东省、北京市也分别通过商业银行柜台发行地方债均大获成功。

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港股06030)分析师明明认为,目前处于支持政策的集中出台期,地方债配置优势凸显: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一系列加快推动地方债的政策出台,并且鼓励中小机构和个人认购;随着“营改增”的落实,国债和地方债免征利息收入税,而政策性金融债和其他金融债利息收入需缴纳增值税,尤其是银行购买国开债需缴纳25%所得税和6%增值税,国债和地方债与政策性金融债和信用债之间的利差进一步拉大,地方债配置优势也进一步凸显。

“这些交易机制充分满足了个人投资者量小分散的投资组合特点,增强了债券的可交易性,丰富了地方政府债券的投资功能,提升了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成为个人储蓄性投资和中小机构投资者财务性投资的优选投资品。”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封北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

封北麟在采访中指出,“如果进一步考虑债券利息收入免征所得税和增值税政策带来的政策红利,地方政府债券的综合收益率接近甚至高于部分保证收益类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属于低风险投资者比较适宜的投资品种。”

但总体而言,投资者持有的地方债总规模仍然较小,商业银行仍是地方债主要持有人。截至2019年3月,地方债托管量环比增加3609亿元。在投资者结构中,商业银行持有量最高,但增幅有所放缓。

仍须关注地方债风险

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看来,虽然地方政府债券安全性较强,但地方债毕竟不是存款也不是国债,未来出现违约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投资者还是应当关注当地政府的财政能力和资金用途等情况,做好风险防控”。

今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华首席代表席睿德(Alfred Schipke)亦指出,中国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均存在流动性低的问题。此外,地方债还存在投资者群体狭窄、信用风险文化薄弱、监管结构分散、缺乏披露、债务管理能力有限等凸出问题。

某国有大行相关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自2017年以来,部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城投公司等发生了逾期、违约现象,背后也体现了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风险。

“目前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大多存在于市、县两级政府,而且部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还款来源和担保措施缺乏实际保障。”交通银行(行情601328,诊股)(港股03328)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处置地方隐性债务的关键,第一是摸清隐性债务规模,二是在于“堵好后门,开好前门”。

事实上,自去年12月以来,财政部一系列表态也表明对于“开好前门、堵好后门”的决心。今年3月下旬,财政部部长刘昆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年会上表示,防控地方政府债务,特别是隐性债务风险,坚决遏制隐性债务的增量,终身问责,妥善处置隐性债务存量,督促高风险事件尽快压减。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信证券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