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累计发卡突破一亿张 广发卡迈上综合金融之路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累计发卡突破一亿张 广发卡迈上综合金融之路)

金融央企中国人寿集团下属成员单位广发银行的拳头产品——广发信用卡日前宣布,近年来坚持党建引领业务,业绩稳步增长,累计发卡量已于近日达1亿张。发卡亿级俱乐部再添一员,给转型调整期的信用卡行业注入了强心剂。

信用卡经历黄金年代卡量井喷,源于信贷的收益持续增长,但风险也在累积。全球宏观经济下行、贸易摩擦以及疫情反复等压力下,信用卡既有发展模式遭遇挑战,需要寻找新突破,探索新路径。

广发信用卡公布卡量突破同时,也宣告截止三季度末不良率为1.55%,风控水平稳居第一梯队。这得益于广发信用卡高速发展期数次点刹:2011年全面发力风险管理、2013年启动四大转型、2019年科技赋能风控。广发信用卡从容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底气也由此而来。如今,广发信用卡是广发银行零售转型尖兵,依托中国人寿集团的保银协同优势,在广发银行“突出零售”战略之下,与其他零售业务深度融合、协同,面对行业存量之争,走上了独具特色的综合金融之路。

信用卡新发展期 广发卡引领经营管理新路

在消费信贷领域一度“井喷”15年的信用卡行业在2020年进入调整的冬季,然而,春天已然并不遥远。广发信用卡以新的信用卡经营模式迎接着调整后的行业发展期。

对金融机构而言,为全国上亿用户提供贴身优质、安全可靠的信贷服务和支付服务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为群众办实事的最佳体现,更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切实践行。

“服务”二字背后蕴藏着是金融高科技的运用和新技术与客户需求的有机结合。海量的客户标签呈现在“发现精彩”这个客户体验平台上的是每个客户都能发现每一个不同的页面和消费推荐。通过科技与市场需求的无缝链接,广发信用卡以独有的姿态为消费提振贡献着自身的力量。

在行业萌芽期和爆发期,广发信用卡曾以第一张符合国际标准意义的信用卡、第一张女性专属卡、第一张航空业联名卡等产品带领着信用卡产品迭代;以开创客户专属品牌活动带动信用卡让利惠民的风潮,产品和活动的独有特色将成为万千客户在同质化的市场上区分不同的信用卡品牌的首个印象。一批已经在客户中留下良好口碑和烙印的产品,在2022年开始了全新的升级——真情卡、航司卡、车主系列卡等经典产品在卡功能、权益上同时更新。更新后的产品装嵌上了年轻化的色彩,向95后传递友善和年轻,在新赛道上寻觅年轻客群青睐先机。以客户价值为枢纽的业务谋划,正重新推动着信用卡产品设计、活动服务与客户需求的共鸣度提升。

多次的风险点刹造就了广发信用卡在行业调整阶段的从容,调整后的信用卡发展期的到来实际上也持续考验着行业参与者的风控能力。广发信用卡牢记底线思维,根据经济形势及业务方向,前瞻性风控策略作为新风控模式打造的基石。采取“稳中求进讲发展、进中保稳控风险”的思路,持续平衡风险与收益,大举将智能审核问题库、声纹技术、知识图谱技术、AI反欺诈技术以及智能催收机器人深度融入至业务流程中。目前广发卡利用超过3000个客户标签,深耕客户个性化需求与一客一策服务。通过新的风控模式,在控制好风险的同时优化消费体验,把“不可能三角形”中不可能同时实现的“便利体验”和“安全保障”变为可能。

存量博弈,渠道模式也迎来了新的意义。广发信用卡根据客户的多重偏好,制定差异化渠道策略,不断向轻资产模式的数字化渠道转型。基于与多个头部科技公司达成深层合作,在数字信用卡打造上不断探索。同时,广发信用卡将推进“一城一策”战略,根据不同城市特色,发展信用卡业务,用信用消费手段助力各地普惠金融。

行业调整期之后是行业发展期的来临,广发信用卡依然稳稳肩负着“第一梯队”领先者的担当和责任,由服务模式、风控模式、渠道模式、市场模式多个层面展开由内到外的整体管理模式蜕变。在体验、安全、产品、服务多个位面打造具有独特色彩的信用卡中心,为调整后的信用卡行业探索一条新的运营管理之路。

信用卡存量之争 融合发展突出零售

随着中国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激发内需潜力正带动经济高质量增长。银行零售业务迎来广阔发展空间,零售业务转型成为银行业高质量发展必做题。中国人寿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兼广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王凯曾指出,突出零售转型是顺应经济增长动力转变和居民财富快速增长的必然选择,综合金融和根植湾区是广发银行区别于大部分银行的差异化特色,要坚定不移地把这两个特色做大做强。

零售转型中,信用卡被视为关键突破口。就当前信用卡行业而言,过去的数年发展形成了过于依靠消费信贷的盈利路径依赖。行业“跑马圈地”之后,市场增速放缓,信用卡“刚性扣减”政策之下,即便是发卡规模再度扩大,有限授信额度也难以为银行带来过去的收益率。依靠存量市场和存量客户争夺的市场格局已然显著,信用卡必须要打破依赖消费信贷的模式,寻找到新的增长点。

不妨回归事物基本点,从基本命题出发思考未来。按第一性原理,银行金融产品本质是提供支付、储蓄和借贷服务。过往,由于银行零售业务板块各自开拓、经营客户,客户想要在一家银行获取全面金融服务,就要通过多渠道接触不同产品。综合金融将信用卡客户与储蓄、借贷等零售客户相互转化,在完善的产品体系中协同拓展服务,破解了这一尴尬。这不仅可以增加银行业务收益,随着产品功能权益的丰富,也将增强银行服务对客户的粘性。

作为广发银行零售转型先锋,广发信用卡基于经营能力强、研发能力好、B端合作先发、资产质量优良等优势,与其他零售板块协同,提供满足客户综合需求的服务,切实做到“以人民为中心,为群众办实事”。信用卡中心也将从“利润中心”演化成“利润+零售引流服务中心”,助推做大做强零售业务。

风险资源共享,筑牢发展底线。信用卡是客户数量最多、交易频次最大、交易场景最丰富的零售业务之一,由此积累了大量风控经验。风险协同方面,广发信用卡已完成与零售信贷-精彩贷等项目的联动,支持了联合贷、超惠花等项目的风险策略。风险模型开发方面,广发信用卡发挥数字化经营能力,站在全行发展格局探索数字化转型,向全行输出模型开发技术、项目经验和资源,与零售信贷协同开发“利率敏感营销模型”、“单位等级评分模型”。

营销资源共享,提升交叉效应。信用卡之所以是零售转型重点,其中价值是交叉营销能带动借记卡开卡量、消费金融以及中间业务规模增长。广发信用卡从自身出发,延伸至保险、理财、结算、信贷等领域,在零售客户转移、财私联动、信贷联动、B端综合金融方面,助推广发银行零售业务综合化经营。

渠道资源共享,双向促进增长。广发信用卡在佛山、珠海等分中心开展试点,优化综合金融产品和信用卡的营销渠道,降低双方的获客成本,提升营销人员积极性,在销售场景中合理利用资源,改善渠道利用率,实现信用卡和综合金融双向促进。

数据资源共享,助力全行零售。在广发银行,来源信用卡的数据能力驱动了零售业务板块深度协同,推动了零售服务及营销的数据化转型。广发信用卡将包括客户标签、风险等级、交易特征等全量信用卡数据在客户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通过内部渠道打通,实现银行与客户间无缝衔接,从而对客实现高效精准的综合金融服务。

人才和服务共享,推动组织变革。信用卡作为零售业务尖兵,零售人才储备具有优势。广发信用卡近年来通过人才交流、培训资源转化等方式不断助力全行的综合金融人才转型,为零售转型积蓄力量。服务方面,信用卡的客服尤其是智能化服务也在不断强化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发挥保银协同优势 提供综合化服务

在广发银行,综合金融不仅是全行核心战略,也更是中国人寿集团综合化经营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寿集团从培育全行长期竞争优势的高度谋划而来。目前,广发银行正着力打造国内首屈一指的综合金融产品供给商和保险业金融服务商,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抓手,就是保银协同的核心动能。广发信用卡不断探索科技能力、产品能力、客户渠道资源等与中国人寿集团旗下各业务高效协同,深入挖掘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

在“科技国寿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指导下,广发信用卡发力金融科技,积极推广“国寿联盟”2.0功能,实现中国人寿集团系统内各APP相互跳转,建立“一个客户、一个手机、全集团服务”新模式。客户在发现精彩APP登录,即可进入“国寿联盟”服务板块享受不间断的综合金融服务。产品方面,保银协同推出围绕购物、健康、车主的国寿广发联名奕购卡、国寿广发联名奕健康卡、国寿广发奕驾卡等产品。目前,累计发卡近百万张。今年以来,广发信用卡再迈新步伐,深入整合保银协同资源,先后推出“超级健康卡”和“超级鑫车宝”项目,赋能主业高质量发展。此外,销售获客方面,通过中国人寿覆盖全国的数百万保险代理人交叉销售推荐,让在保险渠道购买保险产品的国寿客户成为信用卡用户。当客户迁移至信用卡之后,包含信贷、理财、保险等丰富的综合金融产品将更好地提供服务,多重提振消费。

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客户需求渐趋多元化,金融企业急需升级转型以满足多样化和多变化市场。纵观国内外金融企业成功转型案例,可以发现综合金融是当前趋势。广发信用卡将持续发挥保银协同优势,复制和放大协同效应,致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典模式,打造连接保险、银行、客户的综合金融平台,实现全方位、多场景、无缝化的服务,打造保银协同的综合金融标杆。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