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BMS首席医学官:践行 “健康中国2030” 显著增加投入 BMS未来5年引入30个创新药或适应症)
“中国通过对医保体系以及监管审批方面的改革,在很多药品准入性及可及性方面都有加强与提高,‘健康中国2030’战略也是将重点放在鼓励和推动创新上,让中国的患者可以更早获得创新治疗选择,尤其是肿瘤以及罕见病领域,我们乐见药品审评审批流程显著提速。我们对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下称国家药监局)的工作表示赞赏。”近日,百时美施贵宝(下称BMS)全球药物开发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医学官赫思鸣(Samit Hirawat)博士表示。
赫思鸣指出,目前国家药监局的很多工作流程已采纳了国际通用的标准,使得审评审批进程得以加快,并且在审批过程中目前也接受国际临床数据作为审评依据,而不仅仅是要求单靠中国的数据或者一定要有中国的数据,才能够作为审批的唯一方式。
据了解,一直以来BMS都以患者为中心,积极地将多个first-in-class、best-in-class产品引入中国,惠及中国患者,如此前将全球首款PD-1抑制剂引入中国,不久前的进博会上也展示了肿瘤、血液、免疫学多个领域的创新药物。
“BMS制订的‘中国2030战略’与政府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高度吻合。未来5年,我们将在中国显著增加投入,来持续推动‘BMS中国2030战略’的全面实施。”赫思鸣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市场各大药企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甚至在某些领域出现“内卷”,如PD-1抑制剂等热门药物领域。对此,赫思鸣指出,市场竞争是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而企业只有不断地推动研发,不断进行革新才能更好地应对“内卷”。
引入近30个创新药物或适应症
“中国政府一直在以实际行动大力推动生物制药领域的创新,并推出一系列的举措,如在第四届中国进口博览会上专门设立一个生物医药专区;在上海举办生物医药创新周,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也聚焦到医疗健康领域等。政府这些举措,可以说对创新起到了重要的催化和促进作用,并且让大家非常关注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赫思鸣指出。
赫思鸣表示,多年来BMS一直将中国作为重要的市场,积极引入创新产品。自1982年进入中国以来,百时美施贵宝已在国内上市了近40个创新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在中国也创造了多个“首个”,包括上述提到的在免疫肿瘤治疗领域,上市的中国首个免疫肿瘤治疗药物PD-1抑制剂,以及不久前获批的双免疫治疗方案(也称“免疫双子星”)。
据了解,2021年10月,全球首个CTLA-4抑制剂逸沃®(伊匹木单抗注射液)已正式在中国上市。作为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在国内获批的CTLA-4抑制剂,逸沃®将与PD-1抑制剂欧狄沃®(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联合,用于不可手术切除的、初治的非上皮样恶性胸膜间皮瘤成人患者。这是国内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的双免疫疗法,标志着国内双免疫治疗时代正式开启。
同时,赫思鸣也指出,BMS不断地引入新的创新药,并在不久前的进博会上展示了肿瘤、血液、免疫学等领域多个创新药物,如在肿瘤领域展出了中国首个PD-1单抗药物欧狄沃®、第一个进入中国的CTLA-4抑制剂逸沃®,以及LAG-3抑制剂relatlimab。
在血液学方面,BMS已在中国递交了全球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红细胞成熟剂罗特西普(luspatercept)的上市申请,用于成人β地中海贫血病的治疗,有望成为BMS与新基合并后在中国获批的第一个血液学领域适应症。
“另外,我们也展示了已经在美国获批的创新的CAR-T疗法Abecma,用于治疗复发性/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的细胞疗法;用于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口服阿扎胞苷azacitidine (Onureg);针对骨髓纤维化的药物fedratinib(Inrebic);新一代cereblon(CRBN)E3连接酶调节剂iberdomide;以及CELMoD (CC-92480)。”赫思鸣介绍称。
而在免疫学领域,BMS也有两个重磅药物:用于复发性多发性硬化和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新型口服选择性鞘氨醇1-磷酸(S1P)受体调节剂ozanimod,以及有望用于多种免疫性疾病的新型口服选择性酪氨酸激酶2(TYK2)抑制剂Deucravacitinib。美国的数据表明,它不仅能够治疗银屑病、狼疮性肾炎,而且很有可能成为很多重要的疾病(包括癌症)的治疗药物,在美国、日本的研究数据目前都证明了这一点。
赫思鸣指出,BMS有一个强劲且具有差异化的产品管线,覆盖了上述提到的包括肿瘤学、血液学以及免疫学等核心治疗领域很多的创新药物,在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创新的背景下,BMS也在加快创新产品引入,将其全球研发的力量投入到中国市场,并同中国本土伙伴开展密切合作,致力于把创新药品尽早引入中国,惠及中国患者。“无论是中国政府、监管部门,以及BMS均致力于以患者为中心,这样的有利环境,让我们可以联手加快创新药物在中国的落地。”
在赫思鸣看来,2020年BMS启动的“中国2030战略”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高度吻合,未来五年内,BMS预计在中国引入近30个创新药物或适应症, 多数具有潜力成为相关领域的“first-in-class”、“best-in-class”产品,并不断地加大中国研发创新力度,惠及更多的中国患者。
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2030战略”,BMS加大了中国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扩大公司组织规模,预计到2025年,在中国的研发和商业运营团队的员工数将是目前的两倍以上,并且BMS在内部的组织架构上也做出相应调整。
据了解,此前中国研发部门都会向各自全球相关职能部门汇报,但目前已经改变了这种汇报机制,BMS将研发部门所有的职能都整合在一起,统一向全球研发副总裁、中国研发负责人蔡学钧博士汇报,蔡学钧博士则直接向赫思鸣汇报。通过这样的垂直化调整,BMS将更聚焦于中国的研发工作。
赫思鸣特别指出,在BMS药物开发研究及临床试验中都是默认包含中国市场的。“BMS在中国市场实施的是一种‘选择退出战略’,即BMS全球已默认将中国自动涵盖在BMS所有全球临床试验计划中,以期加快中国创新研发和获批的速度,除非蔡学钧博士及其团队认为,中国不适合参加某一个临床试验项目,那么BMS中国才会选择退出。在中国,我们现在很多药品都有望成为相关领域的‘first-in-class’或者‘best-in-class’。”
不断加大创新力度
“BMS是以科学为基础、以数据为依据来支持我们各方面对中国药物引进的考量。在药物研发工作上,中国始终是BMS全球创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同步考量,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赫思鸣进一步指出了BMS将创新药物引入中国的依据。
同时赫思鸣指出,从公司愿景层面来讲,BMS致力于引领科学,改变患者生命。“正因为我们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科学为基石的理念,所以希望创新药物能够对最广大的人群发挥实质性的积极影响,针对那些威胁生命的严重疾病,采取有效的措施。我们在研究当中,也势必要把中国完全纳入其中,在分子和药物开发中都是如此,包括肿瘤学、血液学、免疫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我们根植中国,服务中国患者。”
对于在引进过程中的基于股东利益的“市场”考量性问题,赫思鸣认为,如果能够真正地理解科学,研究清楚药物的作用以及它如何能够适用于一个疾病,真正能做到对一个疾病的治疗带来一种完全改变性的认知,带来革新性的变化,真正依靠有效的数据,能够给患者带来实际的治疗结果的变化,这自然也会给企业带来更好的商业结果。
赫思鸣认为,应该摒弃一种过时的观念:曾经行业内会认为那些针对患者基数小的病种,开发新药肯定对公司的经济和财务是不利的。“这个观点曾经并不罕见,但其实是不合理的。曾经有人认为,某种药物商业前景堪忧是因为它针对很小的病种,对公司的经济利益是不利的。但事实是,我们一旦发现真正具有创新性、革新性、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治疗效果的药物,那么这个疾病的发现率也会得到提高,患者的治疗意愿和依从性也会加强,因为人们看到了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我们必须尊重科学,以科学为先,遵循科学规律,那么自然也会看到商业上的回报。”
不断地创新、革新,赫思鸣认为同样适合“内卷”的市场。从目前中国市场看,在某些创新药物领域处于竞争激烈的“红海”,如BMS率先将PD-1推向全球,但后续也有很多的竞争者、跟随者。“这个‘内卷’的英文是involution,我觉得对付它最好的办法就是evolution,中文就是演化、进化。不能停留在一个地方,而是要不断去发展、变化、演进,才能够应对这样一种‘内卷’,”赫思鸣指出,BMS也是不断地进行积极推进创新研发来更好地满足更多的患者需求,立足于市场。
赫思鸣表示,BMS是一个有前瞻性的公司,现在的研发平台有丰富的研发管线,有小分子的药物、抗体甚至有两个抗体、三个抗体结合性的以及细胞疗法和蛋白降解剂等研究等,助力更广、更新的药物开发。
“我们的药物研发现在呈现出一种爆发式的增长和发展趋势,在科学和数据这个方面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兴奋点。比如,BMS的CheckMate-816和CheckMate-649两项临床研究在不久前获得了全国临床肿瘤学会的论文一等奖和三等奖。” 赫思鸣指出。
获得一等奖的CheckMate-816的研究是评估免疫新辅助联合化疗对于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III期临床研究。
“CheckMate-816是首个肺癌免疫新辅助III期临床研究,证实了新辅助免疫联合治疗能够为非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获益。此前,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已被证实可在肿瘤病理完全缓解方面带来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善,且不会影响手术结果,如今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同样也延长了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延缓了疾病复发或死亡。CheckMate-816的无事件生存期数据进一步证明,以欧狄沃®为基础的治疗方案有潜力改善非转移性早期癌症患者的长期治疗结局”。
而CheckMate-649临床试验是全球首个证实免疫联合化疗治疗对比单独化疗为一线胃癌患者带来显著临床意义的全球III期临床研究,该项目也是迄今为止开展的规模最大的胃癌免疫治疗临床研究,全球共纳入超过2000名患者。研究纳入了208名中国大陆胃癌及胃食管连接部癌患者,随机分配至欧狄沃®联合化疗组或单独化疗组,其数量占比在所有国家中居首位。
与此同时,赫思鸣也以目前市场热度较高、竞争较为激烈的PD-1举例称,在几年前,如何将PD-1这样一个免疫抑制剂和化疗结合起来,用于病患的治疗是件很难想象的事情,但就是通过这样一种演化的思路及创新的思维,来推动了它的发展。现在欧狄沃®已在全球66个国家和地区获批共11个瘤种、20种以上的适应症。逸沃®也有越来越多的适应症获批,这都是代表了这样一种不断的推进、不断的演化的思路。
赫思鸣介绍说,而LAG-3抑制剂Relatlimab,之前其他机构都因为早期的数据并不鼓舞人心而放弃,只有BMS坚持下来,现在正在III期临床试验当中,数据已经表明它对黑色素瘤的治疗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获益,同时也是在探索它用于辅助性治疗,比如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等其他一些瘤种的治疗,它都是有非常重要的应用。
“我们认为,只要我们重视实实在在提高病患的生存期,获得持续性、革新性的治疗效果,我们就能够将其推进到下一个阶段的开发。从生物学角度更深入地去了解这种疾病,进一步加强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知,来调动人体的免疫系统用于疾病的治疗,实现患者的生命延长、生活质量的提高。” 在赫思鸣看来,BMS就是以这样一种理念不断探索科学的演化,实现前瞻性的创新,这是能够应对“内卷”的最有效的办法。
实际上,BMS除了在上述领域的创新外,在基因治疗领域也有深度布局,已将细胞疗法用于临床,是目前唯一一个在美国有两个细胞疗法获批的生物制药企业,而且是针对不同的靶点。
与此同时,BMS在各个环节都是拥抱了人工智能技术。“不管是从我们发现和研发阶段,监管审批阶段以及商业运营阶段,我们都全方位地应用人工智能。” 赫思鸣指出,BMS也看好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方面的助力作用。
赫思鸣表示,未来BMS将通过各种创新以及与多元化合作的方式,积极研发新一代创新药物,以应对新的科学挑战,同时,借力中国新兴的创新生态系统,力求成为“根植中国、源于中国”的创新领导者,从而让创新惠及更多中国患者,并助力患者实现更长久、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