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2022年专项债怎么发?投向哪?会否以国债置换地方债?财政部这么回应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2022年专项债怎么发?投向哪?会否以国债置换地方债?财政部这么回应)

聚焦9大重点方向: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城乡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潇枭 北京报道 

12月16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介绍加强和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有关情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需要宏观政策加大调节力度,专项债是稳投资、扩内需很重要的政策工具。11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加强跨周期调节,按程序提前下达部分明年专项债额度。

许宏才介绍,考虑到明年一季度稳增长压力较大,近期财政部已向各地提前下达2022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46万亿元,推动提前下达额度在明年一季度发行使用,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支撑。

2022年的重点投向与负面清单

2021年,我国新增地方专项债规模为3.65万亿元。截至12月15日,地方已经发行专项债3.42万亿元,全年发行工作基本完成。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较高,专项债发行规模约1万亿元,发行进度较慢。直到三季度,当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专项债开始加快发行,8月以来每月发行规模均超过5000亿元。由于不少专项债到年底才发行,这意味着部分资金将在明年一季度投入使用,将与明年加快发行的专项债形成叠加效应。

从资金使用情况来看,今年专项债约五成投向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领域,约三成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卫生健康、教育、养老、文化旅游等社会事业,约两成投向农林水利、能源、城乡冷链物流等。

不过,若从基建投资增速来看,今年政策拉动效应并不明显。统计局数据显示,1-10月份,基础设施投资两年平均增速为0.3%。为此市场讨论颇多,分析背后原因包括优质项目减少、地方项目储备不够、城投公司配套融资能力有限等。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封北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部分专项债项目真实投资能力不足,地方为避免资金浪费以及后续风险,导致今年专项债拉动投资效果不及预期。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表示,项目储备不足或者储备工作做得不到位,是这两年困扰他们的问题。后续将会同发改委指导地方建立部门协调机制,提前布置项目储备,加强项目审核把关,努力实现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入库一批、发行使用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的常态化滚动机制。

财政部预算司负责人兼政府债务研究和评估中心主任宋其超表示,专项债明确用于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融资收益平衡是项目审核重点。如果专项债券对应的基金收入,因为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导致不足以偿还本金和利息的,会及时动态调整,从相关的公益性项目单位调入专项收入进行弥补,保障债券还本付息,防范专项债券偿付风险。

据宋其超介绍,2022年专项债支持的重点方向,体现在三个聚焦。一要聚焦短板领域,重点支持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带动效应强的重大项目。二要聚焦9大重点方向,分别是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城乡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三要聚焦重点项目,优先支持“十四五”规划纲要项目、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重点项目、水利、城市管网建设等。

许宏才表示,今年财政部会同发改委加强专项债投向领域的负面清单管理。全国范围内的负面清单是,严禁将专项债券用于各类楼堂馆所,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各类非公益性资本支出项目。债务风险指标相对高的地区的负面清单包括,不得将专项债券用于非必需的建设项目。

地方隐性债务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22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同时,要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截至2020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5.66万亿元,中央政府债务余额20.89万亿元,全国政府债务余额为46.55万亿元,2020年我国GDP为101.6万亿元。2020年我国政府负债率,即政府债务余额与GDP之比为45.8%,低于国际通行的60%警戒线。2020年地方政府债务率,即债务余额除以综合财力(综合财力包括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的本级收入、中央转移支付等)为93.6%,国际上通行的标准在100%到120%之间。

许宏才表示,我国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地方政府的债务率不高。但是局部地区的风险不容忽视,还存在隐性债务问题,需要积极采取措施防范和化解。

今年,广东和上海率先开展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拟在既定时间内实现隐性债务清零。挑选广东、上海这类经济体量大、财政实力强的地区试点,旨在为全国其他地区全面化解隐性债务提供有益探索。

许宏才表示,要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严堵违法违规举债融资的“后门”,着力加强风险源头管控,硬化预算约束,要求严格地方建设项目审核,管控新增项目融资的金融“闸门”,强化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债务融资管控,严禁违规为地方政府变相举债,决不允许新增隐性债务上新项目、铺新摊子。

与此同时,还要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许宏才表示,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做到“谁家的孩子谁抱”。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务违约处置机制,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依法实现债务人、债权人合理分担风险,防范“处置风险的风险”。坚持分类审慎处置,纠正政府投资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当中的一些不规范的行为。

由于部分地方债务负担较重,化解存量债务压力较大,影响地方稳经济稳投资的政策空间,市场上有声音建议由中央政府为地方债务兜底。市场有分析指出,2022年为地方债偿债高峰,部分高杠杆运行的地方政府,可能引发债务风险事件。

“至于说是不是拿中央债务来置换地方债务,这个问题我觉得要审慎研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我知道有些国家做过这样的事情,效果并不好,我们目前没有这样的安排”,许宏才明确指出。

(作者:周潇枭 编辑:包芳鸣)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