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无惧疫情阴霾 住宿业在坚守与转型中寻找新动能)
编者按
谈住宿业大趋势离不开肆虐的新冠疫情,原本以为哀鸿遍野的行业竟有不少逆势翻红的企业,这也是21世纪住宿业高峰论坛今年特别火爆的一个主要原因。
究其实质,就在于这些企业深刻洞察到消费者在这个特定时期的最真实需求,大胆创新,使消费者满意而归。
实际上,任何行业无论疫情影响轻重,理解用户、满足用户需求都是企业最根本的底层逻辑。优秀的企业无一例外。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当前,国际旅游暂未恢复,在以国内旅游为主体的格局下,伴随出境回流的中高端消费需求叠加大众市场品质化需求的逐步释放,今年成为中国旅游业充分发掘内生动力的一年。
然而,受疫情反复的影响,今年旅游住宿业高开低走、冷热不均。特别是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内持续出现多点散发的疫情态势,给住宿业的复苏增加了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国内住宿业的竞争格局和投资逻辑将如何演变?住宿业的品牌化、智能化、品质化发展之路,能否寻觅引导未来持续增长的新动能?
12月14日,由数字化智库型财经媒体领跑者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1世纪住宿业高峰论坛(2021)在沪举行。本届论坛以“坚守与转型:寻找新动能”为主题,聚焦后疫情时代下,国内住宿业迎接新常态,探索新发展的应对之道。
“虽然很多旅游业者感受到,今年的经营比去年更难,但住宿业仍在不断应变中顽强复苏。”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副总编辑、21世纪报系总编辑邓红辉在致辞中指出,疫情改变了人们的需求,也倒逼行业发展,旅游住宿业需要为变化的市场提供更加多元的品类。
本届论坛以“坚守与转型:寻找新动能”为主题,聚焦后疫情时代下,国内住宿业迎接新常态,探索新发展的应对之道。资料图片
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国内住宿业在2021年经历了疫情常态化的又一年。根据文旅部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26.89亿,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58.5%。国内旅游总消费2.37万亿元,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54.4%。
数据表明,在今年疫情反复的情况下,国内住宿业不得不在不确定性中求变。
“两大变局导致我国要构建双循环经济发展格局,从而对住宿业发展影响深远。不仅是需求端、游客的消费偏好、消费习惯都发生了改变,住宿业的产业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头部效益强化。”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研究所所长杨宏浩分析称。
基于目前环境与酒店行业的变化,杨宏浩对当前国内酒店行业战略布局做了几个判断。
他认为,首先,双循环经济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所以我国住宿市场重心将转向国内市场,而市场格局及重心转移后,必须在住宿业态上进行创新;其次,随着发展模式的转变,酒店业重心将回归到酒店本身的运营管理;第三,酒店行业要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内外兼顾;第四,有关市场下沉和国际化,一方面酒店业要沉下去,沉到三四线城市甚至四五线城市沉到社区,另外一方面还是要进行国际化发展,要走出去。
资深的酒店从业者们,也在近些年来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变革的路径。
在锦江国际集团副总裁、锦江酒店董事长、锦江酒店(中国区)董事长张晓强看来,当前酒店企业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下,更需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张晓强表示,疫情改变了现状,让酒店行业身处水深火热当中,但疫情让酒店行业重新思考,原先的模式、经验、运营、产品其实并不能够适应新的消费需求。“在不确定性中寻找增长非常不容易,锦江给出的答案是‘创新’。”
同样,作为酒店行业的“老将”,首旅如家酒店集团更是早早瞄准了下半场的转型之路。
首旅如家酒店集团总经理孙坚认为,探索转型是酒店业的下一个风向标。“上半场,酒店集团们凭借以速度、规模的‘快而大’,赢得了竞争格局。但在下半场的转型之战中,酒店行业需要向专业、精细的方向做‘专而细’的活。”
而在复星旅游文化集团董事长兼CEO钱建农的印象中,经济型、商务型酒店的出现,正不断丰富供给端的品类。但例如度假型品类的供应,依旧供不应求。钱建农表示,整个旅游业未来的发展依然具有巨大的前景。特别是针对住宿业而言,消费升级、层次的变化,正在催生住宿业的多元化发展。
“大家常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可预测的是在国家政策的红利下,以及随着后疫情时代,为了常态化,懂市场、抗风险、懂人才是时代对国际酒店集团在华发展的基本要求,也将是中国向全球展示其服务的窗口。”面对疫情带来的行业变局,希尔顿大中华区及蒙古总裁钱进深知机遇与挑战并存。
钱进表示,国际酒店集团必须与中国消费者紧密相连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应当时刻保持对中国市场、中国消费者的高度敏感,才能在正确的赛道上高速、稳步前进。
今年以来国内疫情出现局部反复的情况,住宿业等来的不是经营的常态而是疫情的常态化。
但对于整个国内住宿业而言,不同类型的酒店、住宿主体依旧在各自的领域寻求发展新动能。
“第一,疫情虽然严重,但是不会影响中国高端酒店的基本盘;第二,中国酒店业,特别是高端酒店需要‘破圈’。”钓鱼台美高梅集团董事兼副总裁刘亚宁坚定看好国内酒店行业的发展前景。
而作为住宿业领域的重要分支,民宿业近些年来犹如“过山车”一样,遭遇了一定的发展波动。“住宿不单纯是住宿,是立足于本土自然教育的学校,把小小的住宿空间和自然教育的学校联合在一起。”乡伴文旅创始人朱胜萱从农村地区开辟住宿业发展的洼地,“民宿是打开乡村的那扇窗,把年轻人重新激活和带回来。”
实际上,当疫情冲击住宿业整体经营和发展节奏时,无论是酒店管理公司,还是业主,都有机会沉下心来,对产品、模式和业态进行更多深入的思考。
丽世酒店管理集团亚太区市场营销副总裁唐嘉就认为,住宿业可以被注入更多丰富的内涵,即“住宿+X”。这里的“X”的含义包括了人、美食、文化、野奢、习俗、信仰、历史和传承等丰富的内容。
尽管疫情严重冲击旅游业,今年酒店行业的投资交易量却接近2019年的数字,且在亚太地区,中国的酒店交易量首次超过了日本,说明我国酒店投资者仍在不断地进入该市场。
上海世茂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世茂喜达酒店集团总裁唐鸣表示,2022年将是中国酒店资产交易频繁的一年,也是酒店资产管理正式开始启动的一年。唐鸣认为,酒店业主除了看重国际管理公司给品牌带来的溢价能力,还要看它的创新和运营能力,以及本地化做得好不好,都将会是业主考量的重点。未来除了品牌管理以外,业主更看重管理公司的沟通。
鲁能泰山度假俱乐部副总经理兼华东区域酒店资产管理中心总经理姜勃认为,其作为业主会更多关注跟项目的契合度。“我们不关注跟我们的配合度怎么样,更多的是为了双赢,达到双方相互制约的机制,所以在选择管理公司过程当中,我们并不避讳,也不刻意避免双方的不同。”
融创文旅集团副总裁张烨则指出,酒店是整个文旅业态的部分,对外会有商业、有主题娱乐,多业态的整合可能是提高酒店投资回报的重要手段。“我们面对的是新时代。消费者变了,消费需求变了,我们必须要进行改革,如果不变革,可能会被消费者作为一个备选方案。”
作为酒店管理公司代表的永乐华住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总裁朱小刚则总结,酒店行业在过去高速发展过程中,毋庸置疑地受到了来自地产的推进。而目前的大环境对于我们每个行业企业而言,应当看成是一个商业模式和消费模式全新变化的新周期的开启,而不是结束。
(作者:曹恩惠 编辑:张伟贤)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