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社区团购大拼杀?新业务“烧掉”384亿后,美团2021亏损231亿

来源:投资时报 2022-04-06 15:53: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社区团购大拼杀?新业务“烧掉”384亿后,美团2021亏损231亿)

2021年,美团亏损主要源于其押宝的新业务——美团优选、美团闪购和美团买菜,上述三项业务带来的经营亏损从2020年的109亿元扩大至384亿元

《投资时报》研究员  罗艺

继2018年上市当年经营亏损111亿后,美团在2021年再次创纪录经营亏损231亿元。

与2018年因收购摩拜单车和“外卖大战”中补贴带来的亏损不同,2021年,美团的亏损主要源于其押宝的新业务——美团优选、美团闪购和美团买菜,上述三项业务带来的经营亏损从2020年的109亿元扩大至384亿元。

整体来看,美团的基本盘外卖业务已从多年的“外卖大战”中突出重围,拥有了7成的餐饮外卖市占率。但受制于多重因素影响,该公司目前仍处于微利状态,全年盈利62亿元。如单独计算“1P模式”下的配送服务,显示2021年美团在外卖配送业务上倒贴139.8亿元。

而美团“现金奶牛”业务到店及酒旅业务,在2021年仍保持43.3%的高经营利润率,并贡献了141亿利润。但在抖音进入争抢地盘后,高利润的业务能否保持增长受到投资者的关注。

抢滩社区零售

在外卖领域坐稳第一位置的美团,这次杀入的新赛道,争抢激烈程度丝毫不减当年的“外卖大战”。

美团2021年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91.28亿元,同比增长56%;经营净利润为-231.27亿元,2020年经营利润为43.3亿元;全年利润-235.36亿元,去年为47.08亿元。

从年报来看,美团已奋战多年的外卖和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利润均呈正向上升趋势。其中,外卖业务利润从上年的28.33亿元上升117.9%至61.75亿元,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仍然为美团的利润主要来源,从2020年的81.81亿元增长72.3%至140.93亿元。

经营亏损主要源于新业务的亏损扩大。数据显示,2020年,公司在新业务上亏损108.55亿元, 2021年亏损扩大253.7%至383.94亿元。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美团近年重金投入新业务,主要集中在社区零售上。公司在财报中透露,美团2021年战略已从“Food+Platform”升级为“零售+科技”,力求将产品及服务进一步拓展至更广泛的零售领域。从财报中数据来看,战略升级初期,美团将核心聚焦在近年争抢最激励的社区电商领域,并开辟了美团优选、美团闪购和美团买菜三条路径。

其中,美团优选主打食品生鲜和日用百货,以高性价比、次日达等特点占领市场,美团闪购以当日达和全品类为特色,美团买菜则以食品生鲜为主,急速达为特点。美团在以优选为主的社区新零售业务上实现502.9亿元,同比增58.7%,自2020年营收规模首超到店酒旅业务以来,再度成为美团仅次于外卖业务的主营业务。

数据显示,美团优选12月日单量约为4500万件/日,四季度日均单量在4000—4500万件/日之间,件单价约为8—9元,季度GMV有望达350亿元。而从四季度新业务营收增速来看,比起其它同行数据看起来也更优,美团优选的领先地位看起俩也愈发稳固。

加大“烧钱”力度?

但为达上述成绩,美团也付出了高昂“代价”。财报数据显示,公司2021年亏损主要来自研发带来的雇员福利开支增长61.4个点至132亿元,增幅为110.3%的推广、广告和用户激励开支达122亿元。此外,还有外包和物业、厂房折旧开支增长183.2亿元,增幅148.6%。

这部分开支中,有不少都源于新业务的拓展。如推广、用户激励、外包成本和物业折旧,于社区团购及买菜相关。其中,美团优选在用户激励上投入重金,而履约供应链环节上外包仓储主要花在美团优选上,而自建仓库的折旧则主要为美团买菜而花。

从季度财报数据来看,美团在社区新零售的大幅烧钱始于2020年第三季度,好在自2021年第二季度开始放缓。而2021年Q4数据显示,该业务亏损收窄由Q3的109亿元降至102亿元,亏损率由79.5%环比收窄到69.5%。

不过,在监管政策和消费疲软的背景下,市场对继续烧钱能否换回社区零售未来的利润存在更大的疑虑。

首先,截至目前,不管是美团的新业务,还是同行业的其它参与者,都仍在构筑商业模型阶段,最终走向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QM数据显示,美团优选在2.07亿去重用户规模中,有94.2%来自微信小程序,来自美团优选APP本身仅7.2%。平台入口高度依赖自身以外的平台,或对后续的竞争不利。

另外,来自监管的风险也在增大。作为新一代“流量密码”的领域,社区新零售让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巨头都重金入局,包括腾讯、阿里、京东、拼多多等。因为事涉“菜篮子”,巨头们的争抢也引起了强烈的市场声浪。

而今年开年以来,有关大厂裁员的信息不断,而其中的重灾区则包括社区团购在内的创新业务。值得关注的是,今年1月29日,美团优选内部进行过一次较大人事调整,分管美团优选事业部的美团高级副总裁陈亮,被宣布脱离业务一线,转任公司顾问。

美团2021年各项业务营收及利润

数据来源:公司2021年年报

外卖主业放缓增长

美团重金砸入社区新零售,或源于美团对于外卖主业渗透率上升逐渐见顶的忧虑。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约为4.69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7368亿元,其中,外卖市场规模为9340亿元,较2020年增长2694亿元;线上渗透率19.92%,较2020年增长3.02个百分点。

2021年美团财报数据显示,餐饮外卖全年交易金额同比增43.6%至7021亿元。如果按上述数据测算,美团在整个餐饮外卖市场中的市占率已超过75%。此前有研报显示,按照现有餐饮行业外卖渗透率较高的日本为例,其餐饮行业外卖形式占20%。如果以此为参考值,未来线上渗透率继续上升的速度或将降速,餐饮外卖行业的竞争或将转至存量的竞争和开发。

具体看美团的餐饮外卖数据,2021年餐饮外卖收入同比增长45.3%至962.12亿元,环比增速放缓。而从2018年到2020年,同比增速从63%下降至37%。

财报显示,1P模式下,美团外卖配送仍在亏钱。美团2021年从商家和消费者处获得的配送服务收入为542亿元,但获取上述收入付出的成本为681.8亿元,美团倒贴了139.8亿元,相当于外卖每送一单,美团需要补贴超过1元。其中第四季度,公司倒贴了40.5亿元在餐饮外卖配送项上。全年餐饮配送成本占餐饮外卖营收比达70%。

美团2021年财报发布后,王兴在电话会上也表示,配送服务费不足以抵消骑手配送成本,平均没配送一单,平台亏一块钱,只能用外卖佣金收入填补“窟窿”。

尽管配送业务在贴钱,但扣除527万名骑手的酬劳681.83亿元和其它成本,美团在餐饮外卖业务上经营溢利由2020年的28亿元增至2021年的61.75亿元。同时,经营净利润由4.3%增至6.4%。

在监管层屡次要求外卖行业设置合理佣金比例的背景下,美团却仍保持了利润率的增长,这是如何做到的?公司在年报中称,经营利润增长主要源于在线营销服务收入增加、骑手的积极性补贴减少和运营效率的提升。此外,美团通过砍用户端的补贴来维持盈利,2021年用户端砍掉2亿元交易补贴。

但疫情持续带来的整个餐饮行业的疲软或许在今年仍将持续,作为外卖龙头的美团或将扩大补贴。3月1日,美团针对商户端发布佣金优惠措施,称自3月至12月,对疫情忠告风险死去经营困难、日均交易额下降超30%的困难中小餐饮商户,将实行技术服务费(佣金)减半优惠,减半后每单1元封顶,优惠时间从当地被列为中高风险地区之日起,至解除风控后一个月。

中国餐饮、外卖行业市场规模及线上渗透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现金奶牛”业务竞争者增多

美团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一直是美团利润的重要支撑。尽管业务占比在三项主营业务中排最末,但因为经常超过90%的毛利率,一直是美团利润贡献最丰的业务。

2021年,美团到店及酒旅营收实现325.30亿元,同比增53.1%,利润从2020年的81.81亿元增长72.3%至140.93亿元。

但美团在未来将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到店及酒旅竞争者。抖音此前已公开宣称,2022年本地生活、电商和知识板块将是其重心,其中,本地生活2022年的GMV是400亿元。抖音试图从美团的起家业务——团购开始,以直播、算法和流量优势攻占领地。

在此之前,2020年7月,老对手阿里把到店业务接入饿了么,不到一年,饿了么新增用户超过100万家。

虽然新进入者被相关分析人士认为“尚威胁不大”,比如抖音缺少基础设施及配送网络等。但美团到店及酒旅业务虽在2021年已基本恢复至疫情之前水平,但环比增速确实在降低。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Q1至Q4,美团到店及酒旅营收分别为65.84亿元、86.02亿元、86.2亿元、87.22亿元,经营利润分别为27.5亿元、37亿元、37.84亿元和38.97亿元,从Q3开始,美团到店、酒旅业务环比增速明显减缓。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