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马上消费与微众银行发布首份行业层面金融科技伦理治理主题报告)
《投资时报》记者 章敬宇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进入快车道,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深刻改变个人生活及社会运行,也带来了诸多伦理风险。侵犯隐私、泄露数据、垄断数据、数据鸿沟等问题带来的风险事件和不良影响近年来时有发生,算法中的停机问题、高频风险、算法歧视和信息茧房等影响公开透明、公平和无歧视等价值的实现,侵犯个人权利,模糊责任边界等,引发全球范围内对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应用的伦理反思和讨论。
6月23日,马上消费与微众银行联合发布报告《博观取义,探寻金融科技伦理治理之道》。该报告以金融科技伦理治理为主题,致力于为金融科技伦理治理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金融科技向上向善发展。据悉,这是首份企业主体发布的金融科技伦理报告。
马上消费和微众银行在数据治理、算法伦理、弥合数字鸿沟及防范无序竞争走在行业前列,并在维护金融生态、优化资金配置、提质数字身份、保护消费者权益和践行ESG理念等方面作出努力。
立足前沿实践 扎实开展金融科技伦理治理调研
报告立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时代背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指导意见》,明确科技伦理治理的总体要求、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提出增进人类福祉、尊重生命权利、坚持公平公正、合理控制风险、保持公开透明五项科技伦理原则。中办、国办于2022年3月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是我国首个国家层面的科技伦理治理指导性文件,也是继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成立之后,我国科技伦理治理的又一标志性事件。人民银行印发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八方面重点任务,其中包括“健全多方参与、协同共治的金融科技伦理规范体系”。近两年来,我国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建设取得很大的进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报告依托马上消费和微众银行的丰富实践,并广泛开展调研。马上消费研究院作为马上消费下设一级研究机构,依托公司多元的产品、丰富的场景和原创的科技优势,立足博士后工作站平台,吸纳海内外优秀博士人才,致力于进行金融及数字产业的前沿实践和洞察。马上消费研究院团队围绕金融科技伦理治理问题开展扎实研究,并于2022年4—5月开展深入调研,与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秘书处、腾讯研究院、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等机构进行专题交流,广泛听取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意见,完成报告撰写。该报告围绕科技伦理问题的起源、理论基础、现实意义、范畴、国内外实践案例及治理路径进行阐释,聚焦数据治理、算法伦理、数字鸿沟和无序竞争等突出伦理问题,结合马上消费7年来稳健发展经验、微众银行丰富的实践和业内相关治理模式,探索金融科技伦理治理的体系化进路。
发挥企业责任担当 提出行业主张引领金融科技前瞻性思考
报告指出,金融科技伦理的治理,既要在鼓励创新的氛围中实现金融创新,又要有助于保持金融稳定,同时要最大限度保护消费者权益。掌握大量技术、数据信息的市场主体理应强化科技伦理探讨、筑牢数据信息安全网,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共赢,而治理体系也应充分汇聚监管、行业组织、公众监督等合力,形成多元共治模式,发挥各方优势,推动金融科技向上向善发展。
报告提出,金融科技行业应从“技术层—治理层—管理层”开展科技伦理治理实践,并提出以人为本、社会责任、自主能动、守正创新、算法公平、数字普惠、开放竞争、用户至上、科学评估、建立标准的行业主张。
作为国内前瞻性探讨金融科技伦理治理问题的行业机构,马上消费将在金融科技伦理治理的道路上持续探索、不断深化实践、拓展技术应用,更广泛凝聚共识、共谋发展,为社会进步和人类福祉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