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净资产收益率比成长性更重要,并不是存在同样重要一说)
前几天,抛出净资产收益率是比增长更重要的选股指标这一观点后,立刻有人提出异议,认为ROE和增长都很重要,不存在谁更重要一说。
我想持这种观点的人,大概率是没读过巴菲特历年致股东的信,事实上无论老巴还是芒格,几乎很少提到增长这个话题,相反两老从中年到暮年,反反复复强调的就是一定要求高股权回报率。
为什么老头们这么在意ROE呢?其中的道理其实很简单:1、能长期保持高ROE状态的公司,通常都具备某种长期竞争优势,也就是我们所常说的护城河壁垒。而这一因素则是企业未来能继续发光发热的最可靠保障。
2、从实业投资的角度讲,假设没有二级市场报价的情况下,股权回报率是股东唯一追求的目标,最终的收益率会约等于长期股权回报率。(这是对没有接盘侠情况下的终极思考)
关于第一点,有人提出疑虑,认为在不增长的状况下,股票估值无法提升,投资收益单纯就只有每年那点分红,实在有点太低。
之所以会这样解读,我想大家可能忽略了如果你真正拥有可持续的行业竞争优势,想完全不增长其实是件很难的事情。
打个比方,十年前关于白酒、家电、银行陷入瓶颈,缺乏成长性的观点就已经大行其道,但是茅台、五粮液、美的、招行这十年来依然实现了持续不断的增长,盈利数据越来越高,分红越来越多。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在于只要行业是永续存在的,随着生产效率提高和通货膨胀的加持,本身就可以推促适度增长。(生产效率提升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社会财富,释放更多消费潜力;通胀推动物价上涨,进一步提升销售收入)
而居于行业优势竞争地位的企业,对弱小竞争者是碾压态势,自然能从中吃到最大份额的甜头。
其次,一家企业未来能否持续保持高股权回报率,可以根据竞争优势和生意模式予以合理评判,相对比较容易把握。
然而,预判所谓高成长就绝非这么简单了,人们习惯于认为过去实现了高速增长,所以未来潜力巨大,但实际上过去的表现并不能简单复制粘贴到未来,高增长突然变脸的案例可以说比比皆是,为此付出惨重代价者不胜枚举。
当然,有人说我只选择新兴产业赛道不就行了,但问题是热门赛道一定会吸引众多参与者,导致竞争不断加剧。在竞争格局不清晰的情况,谁是真命天子,谁会被淘汰掉,真心说不好。
其三,估值是否提升并不是赚钱的关键,关键是出价。例如,2014年的格力只有6倍PE,到2018年达到了17倍,表面上它一直没进入过高PE区间,但是PE值的提升也差不多有2倍。
换句话说成长性弱不是问题,只要你买的价格不高,牛市的市场情绪变化仍然会为你带来戴维斯双击的效果。很多时候处心积虑的战略布局,等待的就是牛市刹那间所带来的历史性绽放。
关于第二点,很多人会着重强调,除非你是按1PB的价格买,否则收益率会约等于长期股权回报率没有太大意义。
说这种话的人其实非常外行,茅台从来都没有到过1PB,但是并不妨碍长期持有者收获接近净资产收益率的长期投资回报。
因为像品牌、渠道、消费垄断地位这些元素都是无法在资产负债表中予以体现的,而这些才是成就茅台价值的核心因素,所以许多优质企业特定时刻的净资产数据实际上是被低估了的。
面上你似乎以几倍PB在买入,但是如果考虑到品牌价值、渠道掌控这些发挥经济效应的隐形因素,真实PB值其实并没有那么高。
还有人会不服气的说,高增长必然就有高股权回报率,两者不矛盾。真实情况真的这样吗?这点可以自己查查,高增长、低股权回报率的情况很多,很多高举高打粗放式高增长,并没有多好的经济效益。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今日话题 @雪球达人秀 @雪球创作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