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媒体广场 - 雪球 - 正文

企业优质和价格便宜,谁更重要?

来源:雪球 作者:浩然斯坦 2025-07-28 09:26:1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企业优质和价格便宜,谁更重要?)

投资里有个老问题:到底是选对企业重要,还是买对价格重要?

你要是问我,我觉得这俩都重要,但非要分个先后,那一定是先看公司靠不靠谱,最后落脚还得是价格偏不便宜。

以我对巴菲特的理解,巴菲特用大半个世纪的成绩单给出的答案是:好价格,才是好决策的基石。

在价值投资的逻辑里,如果没有 “符合安全边际的价格” 这个前提,一切交易都免谈。哪怕公司看起来再优秀,机会看着再诱人,他也能坐在那里等,等到价格合适为止。

投资就像打棒球,你不需要每个球都挥棒,只需等待最佳击球区。

很多人对 “合理价格” 有个误解,以为是绝对数字的高低 —— 股价 10 块就比 20 块好,市盈率必须卡在 15 倍以下。但在巴菲特的字典里,这逻辑站不住脚。

他在伯克希尔年报里翻来覆去表达的一句话:“我们买股票就看一样东西,跟内在价值比,这价格值不值。

1985年接受采访时,巴菲特说:“我们买股票只看一个东西:与内在价值相比,这个价格划不划算。股价 10 块还是 20 块、市盈率 15 倍还是 20 倍,这些数字本身毫无意义。”

说白了,便宜的价格本质上指的是 “现在的钱” 和 “未来能赚到的钱” 之间的差值大小,不是当下股价的一个绝对数值。

就像你买一件衣服,值 1000 块的东西,800 块买叫合理,500 块买叫捡漏,1500 块买就是亏了 ,和它标签上的标价 200 还是 2000 无关,只和它本身值多少有关。

至于标普指数涨了多少、美联储又加息还是降息、经济周期在扩张还是收缩,这些短期变量从来不在巴菲特的决策清单上。

我们看伯克希尔的几个主要的交易,1967 年买国家产险、1972 年收喜诗糖果、1973年买入华盛顿邮报、1977 年入主《水牛城日报》,都是标的股价短期承压时出手,这些公司各自领域天差地别,但巴菲特的决策核心始终是 “价格足够便宜”。哪怕是 1994 年加仓可口可乐、美国运通,跟收购整家公司的逻辑也没区别,都是觉得价格便宜。

1974年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说:“1973 年买入《华盛顿邮报》时,市场报价不到其内在值的四分之一。即便股价继续下跌,我们也丝毫不慌,因为我们买的是生意本身。”

巴菲特自己说过,当年做这些决策时,根本不关心道指怎么走、美联储在想啥、经济大环境如何。他就问自己两个问题:这公司将来能持续赚钱吗?现在这个价格划算吗?不管买整个公司,还是买一部分股权,思考的逻辑都一样。

甚至在找新机会前,他会先回头看老朋友:手里的公司如果价格合适,要不要再加仓?在他看来,以前能让你赚钱的公司,大概率还能再赚一次。喜诗糖果、斯科特?费策这些标的,能买到 100% 控股最好,买不到这些老朋友,再去股市上发掘新机会。

手里的公司如果价格合适,要不要再加仓?以前能让你赚钱的公司,大概率还能再赚一次。(巴菲特)

但无论买入的事老朋友还是新朋友,有个前提不能破:价格得合适。

政府雇员保险公司(GEICO)就是个典型例子。1951 年巴菲特第一次买,21 岁的他敢把 70% 的资产都投进去;25 年后公司经营出了问题,伯克希尔又大把加仓,核心还是 “价格够便宜”,当然,“知根知底” 这层因素我认为也很重要。《华盛顿邮报》也一样,他年轻时送报纸赚的第一笔钱里,一半来自这家报;30 年后公司经营遇到些困难,股价暴跌,巴菲特又果断出手,还是因为 “价到位了”。

这种对 “价格与价值差” 的执念,不是巴菲特独有的,在巴菲特看来,“格雷厄姆-多德投资部落”的投资者都有这个内核。

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的那场著名演讲里,提过格雷厄姆?纽曼公司的同事沃尔特?施洛斯。施洛斯没上过大学,从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辞职之后,自己开了家小公司,靠着价值投资闷声发大财。华尔街没几个人认识他,因为他从不参加交流活动,从不去公司做调研,投资决策只依靠公司年报。

施洛斯说:“公司内在价值 1 美元,我花 40 美分买,早晚能赚。这时候管它是 1 月份还是星期一,管它是不是总统选举年,都没用。”

投资的本质就是找到这个 “40 美分买 1 美元” 的安全边际。

巴菲特说,“40 美分买 1 美元”这个道理,你要是一下子想不通,这辈子可能都想不通。”但大部分人就是听不进去这个道理,他们天天盯着 K 线图,琢磨的是明天能涨多少,根本不在乎现在的价格离公司真实价值有多远。

最后还是要强调一下,在巴菲特这里,便宜不便宜,不是看当下那串数字。公司的内在价值,是未来能赚的钱折现回来的数。这更多是种 “思维方式”,不是一个精确的数,但能帮你大概判断现在这价合不合理,是不是未来回头看会拍大腿的 “当时真便宜”。所以,静态来看,“买的便宜”常常表现为买好公司的当下的“合理价”,而不是买烂公司的当下的“便宜货”。

就如在1993年的信中,他写到:宁愿以合理价格买入优秀公司,也不要以低价买入平庸公司。因为优秀公司的价值增长会让 合理价 变成未来的 便宜价 。

@今日话题 $腾讯控股(00700)$ $贵州茅台(SH600519)$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腾讯控股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较差,盈利能力良好,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