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发现】豪恩汽电:智驾感知赛道多线程驱动高增长

来源:大众证券报 媒体 作者:刘希玮 2025-02-28 22:48: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价值发现】豪恩汽电:智驾感知赛道多线程驱动高增长)

豪恩汽电(301488)聚焦智能驾驶,主营车载摄像系统、车载视频行驶记录系统、超声波雷达系统三大模块,主要产品包括车内监控系统、电子后视镜系统、行泊一体系统、前视主动安全系统、域控制器系统、智能泊车系统、智能视觉系统、超声波雷达系统、毫米波雷达系统、视觉传感器系统等产品。2020年至2023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CAGR分别为18.7%和18.9%。

智能驾驶长赛道、大空间,自主供应商崭露头角。伴随L1-L4持续渗透,预计智能驾驶传感器(含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和驾驶域控制器全球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2872亿元增至2025年的5090亿元,CAGR为33%。摄像头本土厂商有德赛西威、豪恩汽电等,超声波雷达本土供应商有君歌电子、豪恩汽电等,角雷达本土厂商有森思泰克、德赛西威、豪恩汽电等。本土供应商凭借性价比、快速响应等优势,存在广阔的国产替代空间。

豪恩汽电的产品从最初的摄像头、超声波雷达、车载行驶记录系统到现在的感知层(毫米波雷达、环视及泊车系统等)与决策层(驾驶域控制器)全覆盖,配套单车价值量从几百元提升至超5000元。公司车载摄像系统向视觉集成系统转型,其中CMS产品获国家权威认证并在行业内率先获得定点,并凭借多年深耕车用摄像头的优势取得多家知名车企的视觉融合APA项目定点。公司的超声波雷达系统为本土供应商市占率第一,自研AK2进军行泊一体。公司毫米波雷达顺利量产,前瞻布局4D毫米波雷达。4D毫米波雷达未来有可能对激光雷达实现替代,公司或有望抓住4D毫米波雷达发展机遇。

公司追求创新研发,专利、著作权数量处于行业领先。通过持续稳定的研发资金支持,豪恩汽电已拥有多项核心技术。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软件著作权99项,拥有各类国内专利239项,其中发明专利35项,实用新型专利122项,外观设计专利82项;并作为主笔单位编写和参与编写多项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

公司在感知技术领域技术优势明显。公司拥有超声波感知技术、超声波信号计算处理技术、视觉感知技术、传感器防护及热管理技术、支持CVBS、LVDS和以太网的全景影像技术、基于全景影像的视觉算法技术以及传感器装配及制造设计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公司在超声波雷达等传感器市场市占率领先,2024年1—8月中国市场乘用车前装标配超声波雷达市场中,豪恩汽电市占率约为7%,排名领先。

新品方面,公司在电子后视镜上有较好的前瞻布局,产品已取得多家一线整车厂客户定点。相较于传统后视镜,电子后视镜具有减少视觉盲区、受极端天气影响小、夜间表现好等优势,有望受益于汽车智能化推动渗透率提升。

公司领先技术获得多家海内外主流车企认可,出海有望成为公司重要看点。经过长期行业深耕及沉淀,依托领先的性能指标和可靠的质量,公司已经进入了众多国内外汽车整车厂的供应商体系,与日产、大众、PSA全球、比亚迪、理想、小鹏、赛力斯、长城、吉利、福特、铃木和现代起亚等国内外汽车整车制造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展望未来,海外市场有望成为公司的重要发力点。

中长期来看,伴随智能驾驶价值量提升+价格下探,叠加国产供应商崛起,公司成长空间广阔。随着国内整车厂商降本增效的需求扩张以及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的增强,以公司为代表的部分本土企业突破技术壁垒,在智能驾驶感知层等领域逐渐进入供应链体系,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长城证券表示,公司视觉感知和超声波感知业务市场稳固,量产及研发项目进展顺利,毫米波感知业务逐步进入收获期,三大智驾传感器驱动公司未来收入高增长。随着单车配套量提升及集成化产品占比提升,公司毛利率有望稳中有升。预计公司2024年至2026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3.90亿元、17.70亿元、22.12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6亿元、1.43亿元、1.84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西部证券表示,公司在视觉传感器市场市占率领先,自主、海外客户收入有望快速增长,伴随智能驾驶渗透率提升,公司成长空间广阔。预计公司2024年至2026年的总收入分别为13.94亿元、16.52亿元、20.24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0亿元、1.36亿元、1.81亿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记者 刘希玮

(风险提示:本栏目旨在介绍相关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不构成投资建议。)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比亚迪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优秀,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