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贫要把握好“一个根本、四个基本”

来源:国际金融报 2018-11-19 05:10:2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11月16日,由《国际金融报》主办的“2018中国资本市场扶贫先锋论坛”在北京人民日报社成功举行。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副司长吴华应邀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

“金融扶贫就像一池活水,不仅提供资金支持,也撬动其他生产要素、管理理念、先进技术等进入贫困地区,为扶贫地区发展注入新的动力。金融扶贫把普惠金融写到了中国贫困地区的大地上。”吴华表示,金融扶贫,扶贫为本,金融为器。做好金融扶贫工作,要把握好“一个根本、四个基本”。

他进一步解释说,“一个根本”是指金融扶贫的根本目的在于扶贫脱贫。“四个基本”分别是:基本目标是保障农村贫困人口按限期脱贫;基本方略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针是坚持开发式扶贫;基本原则是“定向、精准、特惠、创新”。其中,定向是基础,精准是要义,特惠是关键,创新是动力。

吴华认为,目前金融扶贫总体态势良好。

一是政策框架建立。中央和国家机关各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性文件,逐步构建“1+N”金融扶贫政策框架,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政策支撑。

二是产品服务具备。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分别开发出扶贫小贷信贷、扶贫再贷款、扶贫金融债、扶贫公益股、防贫保、深贫保等一系列金融扶贫产品,加大政策供给力度,为脱贫攻坚提供“弹药”支持。

三是工作格局形成。建立多层次工作联系与合作机制,形成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三驾马车”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形成“多兵种联合作战”的协同工作机制。

吴华指出,在金融扶贫工作实践中,要实现金融服务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改革的方向是在普惠金融主干上催生出特惠金融的新枝,为特定领域、特定区域、特定人群提供更加优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改革的原则是“定向、精准、特惠、创新”。特惠金融扶贫实践创新,体现在理论、制度、技术和产品等四个方面。

理论创新,就是金融精准扶贫理论,体现在金融供给要精准对接需求,研究需求方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贫困特征和现实需求,从供给侧发力来完善金融扶贫政策、产品和服务。把握精准的内涵,有三个形象的比喻:一是精准滴灌,找准科学路径,使扶贫政策红利到户到人,解决“滴得到”的问题;二是靶向治疗,对症对因对病灶用药,使扶贫措施有的放矢,解决“滴得准”的问题;三是测土配方施肥,缺什么补什么,科学配置资源要素,使扶贫工作更有效率,解决“滴得管用”的问题。

制度创新,体现在银行业实行的“四单政策”(在重点金融机构确定专门的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部门,对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进行单独管理、单独核算、单独调配资源);体现在基层创设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体系,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贫困地区。保险业扶贫创新体现在“深贫保”等项目上。证券业扶贫创新体现在贫困地区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发行公司债券等按规定实行“绿色通道”政策。

技术创新,体现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贫困地区的运用上,通过网上申报、网上支付,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宁夏盐池县“一次授信、自主使用,随用随取、周转使用”,让贫困群众享受到更加便捷便利的服务。

产品创新,体现在金融扶贫产品上,就是不墨守成规,为贫困户量体裁衣、量身订制专属信贷产品。以扶贫小额信贷为例,政策要点有六句话,“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这款为贫困农户量身订制的产品,已经成为政策优惠、覆盖广泛、群众称心、银行放心、政府操心的金融精准扶贫品牌。

吴华总结说,金融扶贫的实践启示我们:唯有瞄准需求,才能精准服务;唯有“量体裁衣”,才能有效供给;唯有改革创新,才能推动金融回归本源,实现服务经济发展这个改革的初心。

最后,吴华表示:“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红利惠及更多贫困对象,让特惠金融的新枝在普惠金融主干上茁壮成长,把金融扶贫供给侧改革的创新成果写在中国大地上,建设一个无贫困、无饥饿、无病痛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