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业颠覆者变身 “数字化助手”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8-11-20 06:32:1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互联网的发展也有能力的边界。在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中,互联网不可能再像从前一样,一出手便以颠覆者的姿态出现。当马化腾说出只愿成为人家的“数字化助手”时,他所表现出的谦卑、低调、务实和审慎,不是有诸多值得玩味之处么?

从2014年起,连续五届在浙江乌镇召开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可说是观察、感知国内互联网和科技产业趋势的绝佳窗口。今年的大会,乌镇还是那个乌镇,江湖还是那个江湖,但各路互联网人士却不约而同地换了新曲、唱了新调。在竖耳倾听的听众面前,嘉宾们描绘着他们笃信的未来——产业互联网大势所趋、大有可期、大有所为。

按美团创始人王兴的说法,互联网分上半场、下半场。上半场,各家跑马圈地争入口、抢流量、做粉丝经济;下半场就是精耕细作比服务、拼价值、做社群经济。两个不同阶段,之前锻造出了百度、阿里、腾讯三巨头,而下半场则会有新大玩家登场。不过,在本届峰会上,类似的“上、下半场”比喻在沈南鹏嘴里有新的诠释。他表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上半场是“互联网+”,各种互联网产品渗透至生活中的每一部分;但下半场是“+互联网”,互联网渗透到传统行业,成为后者的工具和解决方案。对此,马化腾在今年4月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的演讲中提到,腾讯将发扬精细的“数字工匠精神”,为各行各业提供最有效的“数字接口”和最完备的“数字工具箱”,最终成为大家最好的“数字化助手”。两人的话语几乎如出一辙,这亦可视为当前业内的一种共识。

关于产业互联网,在稍早前往往与“工业互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混为一谈。后经学者仔细推敲与严谨论证,发觉是“一场误会”。西方语境中没有“工业”的概念,汉语的工业大体等同于西方国家所说的制造业(Manufacturing Industry),所以,对应“Industrial Internet”准确的翻译应是“产业互联网”,即互联网为包括制造业、金融、零售、医疗、交通、城市管理、政府服务等在内的各行业服务。对这一阐释,可供补强佐证的便是通用电气公司于2012年发布的一份题为《产业互联网:突破智慧与机器的界限》的白皮书。这份白皮书全面论述了产业互联网在未来经济与商务生活中可能的应用场景。就涉足的领域来看,远不止工业或制造业,还包括航空、医疗等。所以在“Industrial Internet”究竟姓“工”还是姓“产”问题上,从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频频被提到的热词来看,应算有定论了。

2015年从美国访学回来时,不少单位邀请我能否结合美国的产业互联网发展谈谈政府推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我当时有三个判断:第一,“消费互联网”创业红利结束,“产业互联网”整合大势开启;第二,“互联网+”不是做简单的加法,而是做乘法,关键不在叠加,而在融合;第三,传统行业要尽快“+互联网”,而网络巨头才是真正的“互联网+”,加其他各行业。现在回头看,这些不成系统的只言片语多少解释了人们的另一大疑惑——产业互联网为何在此时受到业界关注?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国内人口流量红利已渐近天花板。即便再采用多么精妙的运营手段,也很难让移动互联网巨头们保持高速增长。与此同时,按之前一些盲目自大的理解,互联网公司可凭借平台效应、网络优势、规模经济等,不断实现跨界、创新、融合、颠覆,对其他行业能摧枯拉朽一般地长驱直入。事实并非如此,真实的商业逻辑也不是这样。罗纳德·科斯曾说,企业与市场之间有一条理论边界,同理,互联网的发展也有能力的边界。近半年来,主要互联网公司的股价普遍出现大幅下跌,这多少说明了,脱离实业支撑的虚拟经济无法走得长远,互联网公司也远没世人之前想的那样大而不倒或战无不胜。于是,科技巨头纷纷把目光从C端(消费者)转向了B端(企业)。

我们大可把打出的“产业互联网”旗号,解读为中国互联网或科技界发起新一轮产业融合、“对外扩张”的信号,也可感受到来自内部的集体焦虑。和以往致力于解决终端市场信息不对称、重新配置资源、提升服务效率的方式不同,当转向不同产业时,数字化重塑生产流程、组织结构和商业模式,完全是另一番天差地别的景象。

那些对产业认识不深、对行业理解不透、对规律领悟不够的互联网企业,面对传统行业自身不同的基因、底层设计、上下游生态等形成的“天然屏障”,无法深入其中,也谈不上真正融合和“联网”。过去,一项互联网产品服务,往往通过快速推出、迭代创新、烧钱补贴、整合并购等方式来抢占渠道,进而形成一家独大、赢家通吃的局面。但产业的门槛高很多——每个领域都高度垂直、都有细分市场,而且“自体循环”“闭环效应”已久,这不是互联网人想进来就进得来的。比如,就建筑行业而言,当前最迫切的是要尽快完成“数字化启蒙”,懂得用信息技术来解决信息沟通、匹配需求的效率问题。互联网是来帮助提升效益和规模经济的,而非“蚕食”或“掠夺”。要知道,对那个行业的人来说,互联网真的离他们有点“远”。在“水泥”和“鼠标”的结合过程中,他们要做的功课还有很多。

产业互联网有着与消费互联网大不同的演进模式;每个行业的发展都有其固有节奏和频率,互联网所谓的“赋能”有时或许是一厢情愿;成千上万的传统企业有其“小而美”或之所以成为“隐形冠军”的独特的竞争优势。所以,回到基本面,在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中,后者不可能再像从前一样,一出手便以颠覆者的姿态出现。当马化腾说出只愿成为人家的“数字化助手”时,他所表现出的谦卑、低调、务实和审慎,不是有诸多值得玩味之处么?

(作者系浙江传媒学院副教授知名互联网观察者)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