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老鼠”变身“瞪羚”?

来源:经济观察报 2019-10-28 16:25:5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人员,战略,执行,现金。一个高成长的企业,一定是这四个方面的要素实现了完美的匹配。

这是维恩·哈尼什给出的基本准则,也是他在《指数级增长》这本书里,给出的最核心的信息。

10月22日,维恩·哈尼什的上海之行异常繁忙,经济观察报政研院参与主办的新书发布会在分享会的间隙举办,有很多来自中外的企业管理者们,要听取他对企业成长的见解。一位听众干脆提问道:能不能用简短的几句话,概述企业如何高速增长?

维恩·哈尼什回应,实现高成长,并没有什么艰深的道理,就是把一切变得简单起来。

96%仍然只是“老鼠”

在这本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译著中,贯穿了他“让一切简单起来”的循循教诲:制定简单而清晰的战略、让工作流程简化、让员工工作轻松、管理方式扁平化……他甚至在书中提供了许多“一页纸”形式的表格,包括一页纸战略计划和洛克菲勒的习惯清单,让企业家们把无论多么伟大的愿景,都用一页纸概述下来。

同样,让企业实现“指数级增长”,奉行的法则也并不复杂,就像维恩·哈尼什最终的归纳:当一位企业家在合适的时机进入市场,牢牢把握住“人员,战略,执行和现金”这四要素,就可以高成长。

为什么现实中实现高成长的企业凤毛麟角呢·维恩·哈尼什指出,企业的生命周期是沿着“S形成长曲线”移动的,包括初创期的“老鼠”、快速增长期的“瞪羚”,以及缓慢前行期的“大象”三个阶段。

在数以百万计的新企业中,存活下来的,有96%仍然只是“老鼠”,仅有少数成为“瞪羚企业”。所谓瞪羚企业,也可以称之为“指数级增长型”企业,这些企业进入快速增长期,能够实现超过1000万美元、1亿美元或10亿美元的营业收入。

启信宝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郝莉莉发现,中国的创业企业,大部分难以度过前42个月——即3年半的时间,而5年通常是一个企业能否长期存续经营的时间节点。这印证了维恩·哈尼什的研究——对于大多数创业型公司来说,公司的战略,即使命和愿景,是在5年之后才清晰起来。

稀少的瞪羚企业影响力巨大,不管是美国硅谷还是中国深圳,他们的实践经验都证明,当一个瞪羚企业出现,会为一个地区带来活力和内生动力。

时下,培育瞪羚企业正成为中国诸多地区的风潮,甚至得到中央的重视。

李克强总理近日视察西安瞪羚谷创业社区时,嘱咐陪同考察的地方和部门负责人认真研究瞪羚企业的需求,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生态,并勉励创客们由小团队向独角兽企业进军。

上个月,经济观察报政研院和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发布了《2019年中国瞪羚企业数据报告》(下称《瞪羚报告》),报告以启信宝的数据为支撑,对中国的瞪羚企业进行了描摹。

报告在对中国所有成立10年以内企业的信息进行分析后,发现了25000多家瞪羚企业。从地域来看,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北京天津等地,汇聚了全国超过60%的瞪羚企业,从行业来看,先进制造、科技服务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行业,更容易培育瞪羚企业。

如何创造更合适的创业环境,从而培育更多的瞪羚企业?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瞪羚企业本身有足够的了解,本报与维恩·哈尼什的对话,给出了答案。

以下是专访详细内容。

简化战略,聚焦需求

经济观察报:《指数级增长》这本书,您认为最核心要告诉读者的是什么?

维恩·哈尼什:我想告诉读者的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就是这“人员,战略,执行,现金”四个要素的总和,虽然每个企业都有独特的商业模式,但从中抽离概括出来,就是这么简单。

即使公司多么庞大,描述公司的愿景,就用一页纸,甚至只是一句话话。就像马云说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任何商业和产品的终极目标,就是让事情简单易行,就像iphone手机,原来我们的手机有很多按键,现在简化到只有几个甚至一个,这就是商业的本质。

当你的公司做到可以使得这四大要素都清晰和简单,那你一定是一个可以盈利的公司;而更高的一个层级——所谓成功的公司,就是你找到了一个差异化的路径,或者是定价差异、或者是其他差异,满足了人们某种需求,让事情变得更加简单。

经济观察报:能够实现指数级增长的企业,是在什么样的商业环境下产生的?他们有哪些共同的特质?

维恩·哈尼什:这些瞪羚企业,或者已经成长为独角兽的企业,都有一个鲜明特征,他们通常是应市场需求而产生,且更聚焦于解决需求。

就全球范围内商业环境来说,我认为2007年是一个显著的分水岭。2007年时,全球GDP34万亿美元,此后全球经济仍在加速,目前已经是88万亿美元。

在2007年之前,物质没有那么丰富,我们所做的商业,都是为了满足供给,让供应链更有效率,在这样的时代,一件商品风行全球,重要的是成本决定的价格。

但从2007年之后,互联网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购买任何商品,中产阶层崛起,供给大于需求,全球进入了一个总体商品过剩的新时代。

在这个新的商业时代下,需求的本质变了,人们不再短缺什么,而是需要把各种事务简化。所有的独角兽,都可以概括为满足了人们最新的需求,进而创造了惊人的利润。

经济观察报:追求生活简化方便的需求一直都存在,为什么在新的商业环境下,满足需求变得这么重要?

维恩·哈尼什:就像尼尔森全球副主席RickKash说过的,在过去300年中,虽然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供给过剩,但总体的商业环境,是你首先创建一个产品,再营销你的品牌,把产品卖出去。

但这一切在2007年之后被扭转了,我们首先了解需求,然后进行产品供应。你看,百度、阿里巴巴、亚马逊、谷歌,他们不生产任何商品,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作用,即把用户的需求信息反馈给生产者。他们满足了这样的需求,也创造了巨大利润。

互联网让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前人们关注成本和价格,但现在不是了,决定价格的是需求。

就拿你的iphone手机(指现场翻译的手机)和我的三星手机来比较吧,这两个手机的售价相差四倍左右,但我了解,其实它们的制造成本是差不多的,那为什么价格如此悬殊,就是因为人们对它们的需求不同。

我刚刚从美国洛杉矶飞到中国上海,航班上每一位旅客为机票付出的价格都不同,是它们的成本不同吗?显然不是,是人们对机票的需求程度不同,需求和供给的关系不同,所以机票卖出了不同的价格。

还比如我的这本书,摆在实体书店里面,它只有一个价格,这是最传统的商业。但在亚马逊,这本书的价格却不是恒定的,它的价格会根据“需求和库存”的动态变化而浮动,在15美元到22美元之间摆动。

你需要海量的信息来了解需求,而上述互联网公司为什么强大,就是因为他提供了这些信息。

经济观察报:从一个公司成长的角度来说,假设一个企业一切都理想化,从初创到瞪羚企业,再到独角兽企业,这里面有什么规律性?

维恩·哈尼什:我把创业型公司分为三个层级。第一个层级,需要做到自律和专注做一件事,做到这个,这是一家好公司。

第二个层级,你要做成一个盈利的公司,除了以上的特质,还要设法把事情做得更容易、更简单,让员工的工作更简单,这是一家盈利的公司。

第三个层级,如果你前面的都做到了,那就是你要寻求差异化,根据市场需求来制定战略,使得这种需求简单化,这就会得到指数级的增长。

新兴的独角兽公司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我称之为“免费劳动力”模式。例如,中国的大众点评,美国的Face-book,会有无数的人去撰写并发表文章、观点和评论,这些公司并没有付钱给写作者,可写作者们的辛勤劳动,成为了这些公司商业模式的核心——相当于雇佣了免费劳动力。就好像,人们乐此不疲的在这些平台留言,发表文章,是在为这些公司打工一样。

我的这本书,在亚马逊上有500多条评论,我并没有花钱让他们来评论,但这些素未谋面的朋友们,让我获得了极为珍贵的反馈信息,也让亚马逊可以掌握需求,适时调整它的供应。

瞪羚奔跑无国界

经济观察报:从这本书来看,您概括的四个要素,道理浅显直白。但在现实中,实现指数级增长的企业却少之又少,您认为企业最常见的误区是什么?

维恩·哈尼什:让企业战略清晰而简单,往往很多企业做不到这一点,企业经营者们常常会在自己的立场上考量,忘记了简单有效这个准则。就像比赛一样,赢得比赛是目标,比赛规则就是价值观,最简单就最聚焦。

就像推销一个商品给客户,我一般只说三个理由,如果只有两个,会显得不够热情,不够重视客户;而如果多于三个,四个理由或者更多,那就好像你急于售出一样,效果适得其反。只有“三”,往往才恰到好处。

实际上,我认为东方哲学更接近于这个理念。你们说,“大道至简”“治大国如烹小鲜”,就是让事情变得容易、变得简单。

大多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会从简化的维度来解析自身,很多大企业变得臃肿而庞杂,会让人们迷惑,这家企业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所以,企业需要在生命周期里不断地检查自身。

经济观察报:在美国,硅谷是瞪羚企业较多的地区,在中国,北京是瞪羚企业较多的地区,在您看来,能产生指数级增长的瞪羚企业的地区,有什么共同点?

维恩·哈尼什:在四个要素里,人员和现金,既可以理解为公司的禀赋,也可以理解为外部资源。在硅谷和北京,人才的供应和金融条件,即科教资源和金融环境,都是全球最好的。同时,城市有完备的基础设施,有好的法治环境和市场准则,这是两个地区的共同点。

当然,我们说的是高成长企业所需的环境。现在,任何一家公司要实现指数级增长,一定是一家科技公司。而最终能否实现指数级增长,还要看进入市场的时机,正确的时机取决公司对需求的精准把握。

当年,乔布斯先推出了iphone,再推出ipad,试想一下,如果先推出ipad,苹果就未必成功。因为小屏幕的iphone做了市场培育,创造了市场需求,为ipad做了铺垫和准备。

经济观察报:我们都知道,中国和美国的商业环境还是有非常多的不同,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您以美国企业为目标的案例研究,是否同样适用于中国企业?

维恩·哈尼什:实际上,即便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纽约的市场环境截然不同,就像两个国家一样。

但是,只要人的需求是一样的,为了满足相同的需求,企业成长就一定具有普适性原则。就像很多独角兽企业已经成为跨国企业,他们运用同样的商业模式,成功跨越国界,跨越文化差异,在不同的国家行销产品。

人类在20万年进化的历程中,一直奉行这个规律。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