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周边市场 - 正文

油价猛涨:崩盘前的疯狂?大牛市的前奏?

来源:国际金融报媒体 作者:魏红欣 2005-06-24 14:48:4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近日,国际石油价格一路劲升,直逼60美元/桶大关。北京时间6...
近日,国际石油价格一路劲升,直逼60美元/桶大关。北京时间6月21日凌晨2点29分,纽约商品交易所7月份交货的原油期货价格创出新高,达到每桶59.85美元,比前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上涨1美元38美分。在经过一段时期的震荡波动后,全球油价再次创出历史新高
  “油价一定还会涨,相信在近阶段突破每桶65美元不是一件难事。”对国际油价走势一直密切关注的上海良茂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客户服务部梁经理如是说。
  
  直击油市沉浮  
  美国石油协会首席经济学家约翰·费尔利一针见血地指出:国际油价不断攀升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全球需求强劲、石油存量不足,以及市场投机活动猖獗
  
  今年以来,国际市场上的石油价格可谓“一波三折”。
  从2005年1月油价止跌回升后,到1月14日,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又涨至去年11月末以来的最高价位,即48.38美元/桶。
  2月中旬以来,油价一路上扬。2月22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一天内上涨超过2美元/桶,油价重新站上50美元大关。2月28日,亚洲电子盘交易中,油价一度突破52美元大关。
  3月17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冲上57.60美元/桶,创下历史新高。
  随后的油价走势颇具戏剧性,首先是4月4日纽约商业期货交易所5月原油价格创下了58.28美元/桶的历史最高价,随后原油价格直线下跌,并在4月13日跌至近两个月以来的最低价50.22美元/桶,短短10个交易日跌幅超过了13%,丝毫不逊色其前期上涨的幅度。
  进入5月以后,油价反弹无力,从53美元/桶处开始一路下跌,短短7个交易日,就跌到了47美元/桶。5月23日,国家发改委下发降低汽油价格的通知。这是两年来国内汽油价格首次下调,也是自4月国际油价持续走低以来,对国内油价是否跟进疑问的回答。然而5月下旬,油价又开始小幅上涨,截至5月31日收盘,油价再次回到52美元/桶。
  6月开始,油价节节上升,屡创新高。6月中旬的国际油价始终没有跌至55美元之下,比去年同期的38美元的平均价高出50%以上。
  石油作为一种商品,同样应该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石油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当市场上的石油供不应求时,油价就会上涨;市场供过于求时,油价自然下跌。油价的跌宕起伏,是市场供求关系的自然表现。
  但石油作为大宗贸易品,又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需求弹性小,消费呈刚性,没有太多讨价还价的余地。在需求严重依赖市场的情况下,供应方通过控制产量形成卖方市场。因此又不能简单地根据市场上的供求情况判断油价走势,尤其是原油期货价格。
  美国石油协会首席经济学家约翰·费尔利一针见血地指出:国际油价不断攀升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全球需求强劲、石油存量不足,以及市场投机活动猖獗。
  
  油价攀升为哪般  
  目前世界上主要石油生产组织OPEC国家的石油生产能力已达到或接近极限,增产缺乏足够动力
  目前全球有7000多家对冲基金,总资产近1万亿美元,对冲基金现有交易量占油市的60%强,对油价走势构成直接冲击,甚至可以产生“指挥棒”般的效应
  
  近期,国际油价开始了新一波的大幅震动。继纽商所7月原油期货价格直冲60美元/桶之后,近两天又有了小幅回落。但可以预见,油价冲破60美元并不费力。油价不断攀升,到底因何而起呢?首先,石油生产国的产量。石油属于垄断性商品,价格主要取决于供给方的生产能力。石油金融专家、上海源复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刘涛认为,目前世界上主要石油生产组织OPEC国家的石油生产能力已达到或接近极限,增产缺乏足够动力。据OPEC估计,一个新油田从决定勘探、发现、测试、开发到最终产油,理论上通常需要3到10年的时间,实际上还要取决于油田的位置以及发现、测试和开发的难度。在高油价时投资开发新油田,等几年后油田投产时,油价可能已经大幅滑落。与其如此,“限产保价”政策更显稳妥。
  其次,石油需求量。按美国能源情报署的推测,今年世界全年平均日需求量将达8470万桶,日供求缺口约为120万至150万桶。随着中国、印度等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虽然OPEC曾在今年3月份作出了增产决定,但国际石油价格依然屡创新高,目前维持在55美元以上的高位。
  再次,政治因素的影响。原油的需求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美国消费者常常指责中国需要增长过快导致美国汽油价格飙升,但中国对原油需求的增加是和美国大量消费中国产品息息相关的。
  同时,地缘政治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刘涛认为,“两伊”问题是引起油价震动的一个重要原因。伊拉克依然政局不稳,危机四伏,伊朗也因为核武器问题和美国纠缠不清,市场担心由于国内政治不稳定,造成石油供给的不足。但他分析,正在进行的伊朗大选并不会对国际石油走势产生大的波动。他认为,伊朗是政教一体化国家,宗教领袖是国家的实际首脑,总统相当于内阁总理的地位,宗教在政治上的延续是执政核心部分,因此总统选举的影响意义不大。也许不能排除大选结束后油价出现短期动荡,但不会影响长期走势。
  最后,石油期货的金融特性。石油期货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必然凸显出一定的投机特性。对冲基金在原油和油品期货上的炒作,也是石油价格冲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全球有7000多家对冲基金,总资产近1尤亿美元,对冲基金现有交易量占油市的60%强,对油价走势构成直接冲击,甚至可以产生“指挥棒”般的效应。投机猖獗已成为目前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的一个特征。
  
  下一步何去何从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中国经济依然保持着9%以上的增速。而此前分析人士多认为,由于宏观调控继续和稳健财政政策出台,今年GDP增长速度应该在9%以下。市场人士认为,周小川的话语是政府向市场发出的中国经济保持强势增长的信号
  
  对于国际油价的近期波动,世界两大投资巨头大摩、高盛表露出针锋相对的两种观点:大摩认为原油会出现崩盘,只是迟早的事情;而高盛则认为,油市已进入一个“超级牛市”的阶段,油价可能像上世纪70年代一样最高升至105美元/桶。暂且不说具体数字的准确性,两种观点到底孰是孰非?油价是崩盘前的疯狂,还是超级牛市的前奏?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在《石油恐慌》报告中分析,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替代能源比重上升和金融交易商感觉油价已触顶,原油市场可能迅速走向崩溃。其中,中国的石油进口将大幅减少,这成为“油价崩盘”说的主要依据。
  事实果真如此吗?刘涛对此表示质疑。他认为,中国近几年经济快速增长,石油需求量连年大幅上升,而国内石油产量有限,远远无法满足需求;目前的替代能源还无法缓解石油的巨大消耗,能源短缺依然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大量进口石油的状况在短期内不会改观。
  上周六,在印尼巴厘岛出席亚洲央行会议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中国经济依然保持着9%以上的增速。而此前分析人士多认为,由于宏观调控继续和稳健财政政策出台,今年GDP增长速度应该在9%以下。市场人士认为,周小川的话语是政府向市场发出的中国经济保持强势增长的信号。
  如此看来,“中国石油进口将大幅减少”一说恐难成立。
  此外,需求并不仅仅是实际消费的需要,在这次石油的牛市中,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消费大国由于缺乏战略储备,受到的压力最大,战略库存的建立已经成为这两个国家未来石油战略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价格出现大幅滑落,中国和印度必将趁机加速战略储备建立的步伐,从而吸收可见的过剩,并给市场带来支撑。而短期内相应的产能预计增加却不会太快。
  况且,如果油价“崩溃”,就意味着一些大国所储备的战略石油大量贬值,特别是美国,1亿多桶的战略石油储备就根本不值钱了,资产严重贬值。日本也是如此。这时,即使用再低的价格进行战略石油储备,也弥补不了石油储备的缩水,相反,中国正可趁此机会迅速建立起自己的战略石油储备,从而为经济发展加上一道保险杠。这种结局,拥有石油定价话语权的美国会乐于看到吗?恐怕没有几个国家会乐于看到。
  再结合美国国内的情况。美国经济对石油的依存度并不高。能源消耗较多的制造业相当部分已经不再是美国的支柱,高科技和服务业转而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
  当然,美国的运输业和一般汽油消费者会因此受到影响,但他们在美国政治中并非强势利益集团,而获利丰厚的石油公司才是布什政府的主要捐款者。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以往油价高企,美国政府的态度是极其坚决地给产油国施加压力,而这次除了积极增加库存外没有施加太多的压力。这一方面说明美国对高油价的承受力已经大大提高,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高油价对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大不如前,而高油价遏制东亚地区经济增长,尤其是中国这样的未来竞争对手是其乐见的,也迎合了美国国内众多选民的想法。
  基于以上因素,美国面对高油价的态度是如何平衡而不是如何打压。
  另外,“恐惧溢价”也为油价的上涨增加了砝码。加拿大能源研究院(CERI)最新的一份报告指出,2004年初以来,所谓的“恐惧溢价”已急剧增长了近20倍,目前已占到每桶原油价格成本(50美元)的40%,这使得油价上涨幅度比从供需状况来判断的涨幅要高得多。据CERI计算,2004年第一季度,“恐惧溢价”大约是每桶1.26美元,一年后,便暴涨至20.65美元。或许市场对“恐惧溢价”的评估的确过高,但在短期内也不可能完全消失。
  如此看来,“油价崩盘”不大可能发生。分析人士认为,国际油价在今年第三季度将继续保持强劲的上升势头,可以在65美元以上的价格支撑。
  
  油价飙升不必过虑  
  只要油价上扬在一个可接受的合理区间内,对中国经济的损失就不必评估过高。况且油价高企可以推动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需求的增加,不失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契机
  
  那么,国际油价飙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如何?
  从石油消费的情况来看,中国石油主要消费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农业、商业和生活消费等部门所占的比重不大。梁经理称,中国的国有资产中有1/3是石油、化工企业,油价的高企使得这部分企业的利润增加,从而拉动了国家税收收入的增长。
  油价上涨还会对国内部分产业和企业带来一定影响。首当其冲的是航空运输。国内航空公司总营运成本中航油是仅次于航材的第二大成本,在可变成本中比重最高,达20至30%,航空公司的利润预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的航油价格。因此,国际油价的上涨,肯定对国内航空业的影响巨大。
  汽车业。汽车和油价的互补性很强,油价的高企很大程度上会抑制汽车消费的增长,这对国内火热的汽车产业来说影响甚大。但梁经理对此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打了一个比方,汽车产业如同十年前的空调,当初空调进入市场时,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奢侈品,很多人称空调即使买得起也用不起。但如今空调的贵族化角色早已向平民化转变。
  外向型出口企业。由于石油和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加上航空公司普遍增收燃料附加费,一些企业的出口可能会无利可图。但高油价也有利于改善出口价值结构,通过技术手段选择高附加值产品增加出口,减少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可以逐步改善出口价值结构。
  尽管高企的油价可能通过价格传导机制抬高国内物价水平,但只要油价上扬在一个可接受的合理区间内,对中国经济的损失就不必评估过高。况且油价高企可以推动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需求的增加,不失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契机。(国际金融报 魏红欣)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