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周边市场 - 期货 - 正文

胶市:轮胎工业强劲增长推涨胶价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施海 2005-06-30 10:13:5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近期国内外胶市普涨,沪胶主力合约RU509于昨日再创14520元新...
近期国内外胶市普涨,沪胶主力合约RU509于昨日再创14520元新高,琼垦胶价创下今年以来新高14455元,东京胶近期7月合约突破170日元,创下171.2日元新高。分析认为,国内外胶市供需关系呈现供应紧张和消费强劲失衡状态,若说国内外天胶产区因干旱而减产是外因,则用胶需求消费增长、尤其是国内轮胎工业迅猛发展,则是推动胶价上涨的内因。
  
  国内轮胎工业强劲增长
  受政策引导、外资投入、消费推动、出口扩增因素作用,国内轮胎市场经过结构调整进入快速增长轨道,近年来始终维持20%的增长速度。同时外资轮胎企业纷纷增资扩能,今年1-4月国内轮胎产量达9213万条,同比大幅增长27.5%。
  同时轮胎出口也摆脱了反倾销制裁。前期国内轮胎出口主要以斜交胎品种为主、出口技术含量偏低、附加值偏低、出口价格偏低、出口国家逐渐转向发展中国家,由此而引发多起反倾销调查,目前国内轮胎出口已转向子午胎品种、出口技术含量提高、附加值提高、出口价格也相应提高、出口重点仍将转移至欧美发达国家,从而导致轮胎出口规模维持30%以上较大增长幅度,对天胶价格走势构成利多作用。
  
  油价上涨改变橡胶制造配方
  近期国际油价突破60美元关口,导致国际合成胶价格上涨至160美分/公斤,对天胶价格升水10-20美分/公斤,国内油价联动走强,合成胶价格对天然胶价格升水1000-2000元以上,导致橡胶配方中合成胶比重由60%降至40%,天然胶比重由40%升至60%,合成胶需求和天胶消费此长彼消,对天胶价格上涨产生推动作用。按照国内轮胎产量2.2亿条,每条轮胎消耗橡胶10公斤计算,则共消耗橡胶220万吨,原来合成胶与天然胶消费量之比为60%∶40%,则分别消费合成胶和天然胶132万吨和88万吨,而目前两者之比逆转为40%∶60%,则分别消费合成胶和天然胶88万吨和132万吨,如果未来两者之比转变为30%:70%,则分别消费合成胶和天然胶66万吨和154万吨,表明油价上涨导致天然胶消费量将增长50%。
  
  跨国企业进驻
  跨国轮胎企业纷纷进驻国内轮胎市场:米其林轮胎、普利司通轮胎、固特异轮胎、德国大陆轮胎等纷纷投入资金,扩展市场生产销售规模。去年国内轮胎产量和出口分别为2亿条和7千万条,按照10%和30%的增速,今年产量和出口将分别达到2.2亿条和9千万条,从而对天胶构成中长期实质性利多作用,支持沪胶大幅上涨。
  其中,米其林公司今后3-4年将投资上千万美元,扩大乘用轮胎的生产能力,还计划建立一个轮胎厂,以完成其在我国从北到南的布局。普利司通在中国拥有三个轮胎厂,每日生产子午线轮胎2.5万条,在乘用车用子午线轮胎市场的占有率约为10%,在载重子午线轮胎市场占有15%的市场份额,至2010年普利司通在中国的轮胎销售额将提高到目前的三倍。固特异正实施扩产计划,计划新增投资1.2亿美元,增加7条生产线,扩大合资轮胎工厂的规模。整体而言,全球排名靠前的跨国轮胎企业在国内投入上千万甚至上亿资金,新建扩建轮胎制造能力的规模均达到每年千万余套,将显著扩展对橡胶的需求。
  
  “中国因素”撬动全球胶价
  国内天然胶供需规模接为200万吨左右,占国际天然胶供需规模800万吨至900万吨的22%至25%,国内天胶进口量基本上为140-150万吨,相当于国产胶供应规模60万吨的两倍以上,国内外胶市联动性日益密切。国内轮胎工业强劲增长,引发天胶进口商对进口胶的采购始终成为国际胶价上涨的直接动力,同时胶价外高内低,也带动国内胶价走强。而国内外胶市均呈现供不应求利多格局,后市促使沪胶继续上涨的直接动力可能由国内琼滇产区胶市现货胶价上涨,转变为国际胶市产销区胶价上涨,即促使沪胶上涨的动力可能由国内胶市期现倒挂,转变为胶市内低外高倒挂,沪胶将可能缩小对进口胶进口成本贴水。
  综上所述,在国内外天胶产区遭遇干旱灾害性气候袭击,天胶面临全面减产背景下,又受国内轮胎工业强劲增长、用胶需求消费稳步拓展利多因素推动作用,天胶供需关系将严重失衡,胶价将稳步上涨,延伸牛市,不断挑战新高。(外高桥期货 施海/中国证券报)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