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晚,中国放弃了实行11年的盯住美元、汇率为8.28的固定汇制,人民币一次性升值2%,并有管理逐日浮动,商品市场价格随之大幅波动。直观理解,人民币升值对商品市场影响应为利空,但是由于汇改政策出台前,国内商品期货价格已经透支反映,因此此次有限升值利空影响微乎其微。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汇改政策的深层次经济背景分析,笔者认为在心理预期作用下,人民币有限升值,可能是目前商品市场牛尾巴行情中第二次上涨高潮来临的前兆。
稳定基调基本确定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资源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原材料匮乏制约着中国经济发展,人民币升值,可以大大提高中国购买力,从而消除经济发展资源瓶颈,同时人民币升值可以起到快速提升中国消费能力的作用,推动投资和消费同步扩张。此次央行出台汇改政策,再次强调改革的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近性。在此次升值2%后,预计人民币汇率会在一定时期内(至少三个月时间内)保持稳定,不会剧烈波动,也不会出现人民币升值过快现象。
但是,人民币毕竟开始升值,出于外部以及自身压力,不排除一段时间后央行继续调整基准汇率,扩大升值幅度可能。当前国际国内市场对升值幅度普遍预期在10%以上,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正是未来较大预期空间存在,将诱导国际投机资金继续投资中国,并可能不久将推动第二轮投机资金流入中国。
巧妙升值支撑经济高速增长在汇改政策出台之前,市场对中国经济拐点是否出现的担忧弥漫于市场,股市、楼市、粮价,这三大经济先行指标出现明显疲软迹象。国家也认识到了这一点,6月份,政府放宽了银行信贷政策,7月20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用数字方式表明了国家经济良性发展的基础,以坚定市场投资信心。但是,最让中央政府担心的是投资于中国豪赌人民币升值的国际投机资金的撤离,市场估计这一资金规模达到了1450亿美元。此前已经有迹象表明,在人民币升值确定性迟迟不明朗,以及宏观调控效用不断显现前提下,国际游资已经开始撤离中国股市、楼市。如果它们快速撤离,将对中国经济造成不可弥补损失,经济大起之后的“大落”一触即发。
在这紧要关头,央行及时推出人民币有限升值的浮动管理汇改政策,巧妙地拉开了人民币升值序幕,这无疑将增强游资热钱继续投资中国的内在动力。在未来人民币升值幅度大于中美存款利差以及资金成本情况下,这些资金会继续滞留中国。到目前为止,人民币政策已经成为政府调控游资的有效筹码,既确定了升值方向,也为未来升值留下了想象空间。筹码使用得当,将有效防止游资巨量过快流动对经济构成冲击,并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消费需求将不断提高维持经济高速增长,仅靠游资支撑是不可能长久的。国内消费需求能否实质性提升,并使中国经济具备承受游资冲击能力,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进入二季度后,中央政府开始将中国经济调控重点转向扩大消费需求,国家努力提高农民收入。其中实行种粮贴补,对于提高农村消费水平作用巨大。同样,在人民币缓步升值过程中,中国自身消费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国家信息中心近日发布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国内消费需求延续去年快速增长势头,消费实际增长高达12.0%。实证分析表明,消费增长与工业生产有较强关联性,今年4、5月份工业再度加速,为下半年消费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预计下半年消费品零售额仍将保持13%至13.5%的较快增长,居民实际消费水平有较大幅度跃升,农村消费前景看好。
热钱可能刺激商品再掀升浪由于当前国际国内对人民币升值幅度普遍预期在10%以上,目前人民币升值幅度仅有2%,远未达到市场期望。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一直炒作人民币升值的国际游资未必会善罢甘休。人民币有限升值,非但不能令游资离开中国市场,反而因为憧憬第二轮升值,可能有更多热钱继续涌入中国。毫无疑问,热钱如果再次涌入,将直接推动投资再次过热,股市、楼市、大宗商品价格将再次出现升势。
到目前为止,笔者认为人民币此次有限升值已经在商品市场上得到了消化。但是,对未来将可能继续升值的预期将长久影响商品市场,直到人民币升值到位,或者有足够理由证明人民币不用升值为止。人民币升值预期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国内市场,并对价格上涨构成推动作用。其一,热钱可能继续涌入,将推升商品特别是原材料商品价格。其二,中国购买力上升,将长期推升国际商品价格,并对国内市场构成反作用。其三,短期看由于升值仍可能继续,国内商品进口可能出现短期减少,因为国内进口商可能将面临汇率变动损失风险。比如进口一船大豆,海上运输时间一般达到2个月,在这2个月时间里,一旦人民币再次升值,进口商损失将是巨大的。其四,中央政府配合人民币升值将可能会推出刺激消费措施,将支持国内商品价格。
对商品实质影响仍为利多虽然这次人民币升值是有限的,但人民币升值确实已经开始。政策本身对商品价格是利空,但实质上,在升值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对商品价格却会起到支撑作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里,在市场心理预期以及资金涌入作用下,人民币政策对商品影响会非常复杂,而且在不同时间段里,会起到不同利空或者利多作用。但是归根到底,在人民币升值仍有预期空间情况下,利多作用总是大于利空作用。
在7月21日人民币有限升值后,可以看到7月22日国内商品价格作出下跌反应是很短暂的。除了自身供应压力短期比较大的农产品价格仍然收阴外,工业品价格大多翻红。而7月22日晚间,伦敦三月铜更是大幅上涨,报收接近历史新高的3446美元;同样,东京工业交易所(to鄄com)期胶周五更是触及17年新高。市场认为人民币升值会增强中国购买力,所以从心理上构成利好大于日元升值影响。美国棉花期货价格大幅上涨,nybot棉花10月合约从周三收盘的48.25,上涨到周五收盘的50.2美分/镑。
7月22日晚19点,中国人民银行公告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8.1111元。人民币浮动管理首日交易中,收盘价格高于上日基准价格8.11,再次出乎大家预料。对这一现象,与其分析认为是央行在支撑人民币,不如解释为市场对人民币未来继续升值预期加强,从而导致当日资金购买人民币欲望加强,导致人民币收盘在日内高点。
商品牛市最为重要的外部推动力量是资金,在商品特别是工业商品供求仍比较紧张情况下,只要资金还在,牛市就不会停止。人民币升值的有限性,决定了继续升值预期的存在,并直接导致投机资金继续流入,从而催生商品牛市“尾巴”行情的延续。正如波浪理论对5浪描述一样,“延长后还可以再延长”,牛尾巴行情到底能够延续多久,关键取决于人民币升值速度。(青马投资 马明超/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