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一个月后长、中、短债券反应不一
人民币升值的利好并没有在债券市场上形成"阳光普照"的效应。在人民币宣布升值一个月后,各期限品种的收益率呈现出分化的趋势,其中处于收益率曲线长、短两端的收益率几乎与升值之前打了个平手,唯有5至7年间的债券收益率明显下降,显示升值后主力资金主要向中期国债集中。
到昨天为止,人民币升值恰好经历一个多月的时间。对比升值前后的收益率变化,3年以下的短期国债的收益率与升值前相比,基本上没有改变。其中,3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为2.2047%,与升值前持平;而2年期和1年期的国债收益率甚至还较升值前上升了6个基点,分别上升至1.4541%和1.6746%。
与短期国债类似的是,10年期以上的长期国债的变化也不突出。其中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比升值前下降了6个基点,为3.30%;2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则比升值前下降了3个基点,为3.6246%。
相形之下,5至7年间的国债收益率则明显下移。其中,7年期国债的收益率降幅最猛,由3.05%降至2.86%,较升值前下降了19个基点。5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则比升值之前下降了14个基点,收益率由2.8%降至2.66%。
为何人民币升值的利好并没有在债券市场上全面开花?业内人士认为,早在人民币升值以前,债券市场各品种的收益率已经大踏步下降,3年以下的短期国债的收益率水平更是已经创下了历史新低,不仅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并且一年以下的超短期债券品种收益率与市场短期资金成本倒挂。人民币升值后,代表短期资金成本的7天回购利率水平始终维持在1.2%的上方,对短期债券的价格走势形成强有力的制约,抑制短期债券的上涨。
长期债券的走势则更多受到股市上涨的影响。在人民币升值后一周左右的时间内,长期债券曾受此利好影响涨势如虹,10年以上的超长期国债的收益率普遍下降了近20个基点。但是,由于此后股市上涨,使长期债券的资金来源立即出现分流,后劲明显不足,并且一度出现急速下挫,收益率基本上回复到升值之前的水平。
相对而言,有着大量银行资金作后盾,并且收益率明显高于短期国债的中期国债,则成了资金最稳定的去向。中国货币网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人民币升值后,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量明显放大,其中在升值后的一周内达到了日均307亿元,而这一数据在升值前则为213亿元。显示升值后,机构投资者的确对债券存在巨大需求。但是,实际成交量在各期限品种上的分布则并不相同。其中,期限处在1至5年之间的债券交易量占比明显上升,由升值前的日均约24%升至32%。一周日均交易量由升值前的52亿元,升至日前的80亿元左右,其间最高值曾接近100亿元,成为增量资金流向之地。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一年以下的债券交易量占比由升值前的日均约58%下降至约日均51%,一周日均交易量由升值前的125亿元降至目前的116亿元。(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