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拥有自营权后,又扩展至代客下单
近日,6家外资银行的快速获得为客户提供人民币远期交易服务牌照,不仅丰富了外资银行的业务,同时让目前交易清淡的人民币远期交易增添了市场活跃的潜在元素。一如衍生交易资格重新审定后外资银行表现出的咄咄气势,此番人民币远期交易牌照的快速落实,外资银行对于新业务资格的积极进取再度彰显。
从自营到经纪
9月20日,汇丰银行正式对外宣布,该行已获得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开展人民币远期业务,即日起在其内地12家分行为客户提供人民币远期交易服务。同日,花旗银行也宣布,该行内地5家分行已获准可为客户提供人民币远期交易服务。
据称,此次共有6家外资银行获准在境内开展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据业内人士介绍,这意味着部分外资银行在前不久拥有了人民币远期交易的自营权后,如今又扩展至代理客户的经纪业务。
人民币远期交易全面走向市场化时间并不长。今年8月初,央行允许符合条件的外汇指定银行在报外汇局批准备案后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8月15日,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快发展外汇市场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文件精神,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正式推出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品种。
此后的短短一个月里,已经有近10家外资银行获得了在全国银行间市场进行人民币远期交易的资格。本月初,美国摩根大通银行上海分行等3家外资银行加盟银行间人民币远期交易市场,从而使得拥有这一资格的内外资商业银达到了19家。
从清淡到活跃
尽管各方对于人民币远期交易的推出普遍叫好,但人民币远期交易的市场活跃程度并不高,市场实际交易量也可以用清淡来描述。
汇丰环球资本市场中国区总监廖宜建认为,银行间市场交易清淡的部分原因在于,市场的参与者还不多,判断方向比较单一,有实际需求及授信额度的参与者还比较有限。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对手不充分。随着银行客户资金的进场,不仅有助于丰富参与者,同时也将提供更多的不同需求,有助于改善流动性。
他表示,目前人民币远期交易还处于市场初期,或者说是适应期。市场交投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于,其交易是否来自市场的真实需求。但是,人民币远期交易的引入,增加了客户外汇对冲的手段,未来预计还将会引入掉期产品。这些新产品的出现,将帮助银行和企业资产负债平衡,完善利率和汇率风险管理。流动性将随着交易的逐步推开而增强。
这位目前汇丰人民币远期交易内地业务的主管介绍说,"客户的需求还是十分旺盛的,就在我们获得牌照的第一天,就进行了数单交易。这些交易需求主要来自经常项目下。"
"做市商的引入,对于改善流动性会有帮助,但并非一定必需。实际上只要参与的银行更为积极,流动性创造的问题会有改观。外资银行的参与,将有利于改变目前人民币远期市场交易清淡的局面,但这种变化将是逐步的。"对于市场交易活跃度和流动性的问题,廖宜建道出了如上观点。
从冲击到双赢
外资银行进入后,是否会抢走中资银行的蛋糕似乎是入世后银行业一个永恒的话题。此番,外资银行几乎在第一时间就登场亮相更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兴趣。对此,目前在华外资银行中的"龙头"汇丰银行表示,外资银行的加盟,最终将有助于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完善,并形成双赢的格局。
汇丰环球资本市场中国区总监廖宜建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越来越多外资银行的参与,对于主要的中资银行影响不会很大。相反,中资银行在实际交易中需要有对冲的对手,由于有外资银行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更多的市场需求,将刺激中资银行交易的发生,最终形成双赢的结果。同时,更多参与者的进入,将有助于市场完善价格发现。
他称,中资银行的挑战更大在于制度建设的提高,人员、资产负债管理理念、交易条件等都已基本具备。
廖宜建表示,汇丰继续会保持在中国市场新业务争取的积极姿态,争取到第一是一种结果,并非是简单的动机。这是对汇丰客户、投资者负责的一个态度。
中行上海分行一位人士则表示,外资银行在远期结售汇业务等衍生金融工具上是有优势的,竞争不可避免,随着参与主体的扩大,能否灵活确定和调整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价格并在客户需求和银行回报之间找到更多交集,将成为未来在远期结售汇业务竞争中胜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