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周边市场 - 正文

企业债发展进入快车道 新管理条例奏响福音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王栋琳 2005-10-11 12:47:1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记者 王栋琳 北京报道
  在今年债券市场经历大牛市、各种创新品种层出不穷的背景下,企业债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上半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企业债全年发行额度目前即将用完,年前企业债发行额度必将扩容。而最近有关《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修改稿即将出台的消息,更是振奋人心。
  规模飞速增长
  我国企业债发展始于80年代中期,后来经历了90年代初乱集资、乱拆借的混乱时期,在政府一系列严厉措施的打压下,企业债在1993年到1997年规模一度萎缩。1998年底,在央行提出政策调整建议后,企业债发展重焕生机。从2000年至今,企业债发展迅猛,2002和2003年企业债发行额均超过600亿元。今年一季度发改委曾公布,2005年全年企业债的发行额度为512亿元,为去年发行量的1.6倍,发行家数为26家,无论是发行规模还是发行家数均较去年上一台阶。
  截至目前,已有22家企业发行了484亿元企业债券,其中包括去年核准但未发行的20亿元,三季度刚结束,全年发行额度已仅剩下48亿元。四季度里企业债不能“断粮”,今年企业债发行额度必将扩容。而从全年来看,下半年企业债发行速度明显高于上半年。前期曾有消息称,发改委准备把年内发行额度增至1000亿元。而据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计算分析,今年企业债总规模将达到1224亿元。
  有分析人士认为,发改委有意加快企业债发展步伐,一方面是鼓励直接融资比例的扩大,另一方面也是在今年短期融资券迅猛发展的压力下做出的反应。今年短期融资券的发行目标是争取1500亿元,超过了企业债的发行额度两倍。二者发行主体同为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收益率优势诱人
  由于发行主体的差异,企业债较国债、金融债拥有明显的收益率优势。在今年发行的28只企业债中,有18只是10年期的,发行收益率从年初的5%左右降至目前的4.5%左右。年初发行的10年期05国债1票面利率为4.44%,低于当时的企业债收益率50多个基点。而国开行最近发行的10年期限的14期、19期金融债,票面利率为3.42%,低于目前10年期企业债收益率100多个基点。超长期限的企业债收益率优势就更加明显了。因此,企业债一级市场收益率仍占优势。
  从二级市场上看,05国债1目前收益率为3.14%,同期限的05渝水务、05华电等6只企业债的收益率均在4%左右,利差达80个基点。而据江南证券董忠云统计分析,长期企业债由于前期上涨,其收益率开始接近国债收益率。而中短期企业债则高出国债、金融债、央票很多,更加具有投资价值。
  在今年债券收益率不断走低的背景下,企业债可谓是目前债券市场投资价值最大的一块“蛋糕”。512亿元的发行额度虽比去年增加,但仍难以满足宽松资金面下“饥渴”的投资者。今年以来每次企业债发行都异常火爆,基金经理们纷纷诉苦,“企业债太好销了,根本拿不到认购额,新债全被承销商等机构吃下”。在企业债购销两旺的推动下,发改委更有动力扩大企业债发行额度。
  新管理条例成福音
  1993年,为遏制无序发行和信用风险的膨胀,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包括现行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但是这一管理条例已显然落后于目前债券市场的发展步伐。日前,央行研究局金融市场处处长纪敏在“2005年中国能源战略发展与投资峰会”上表示,新《企业债券管理条例》预计将于年底出台。这一条例将为企业债市场开创更大的发展空间。
  据悉,新条例在发行体制、利率定价、投资制度、担保体制、交易制度以及信用评级等六大方面都将有所突破。目前我国企业债券发行管理中的众多障碍有望得到缓解和消除。这其中首当其冲的是审批制有望改成备案制、核准制。另外一个重大变化是企业债有可能对商业银行放行。
  专家们指出,今年以来债券市场不断上涨、利率持续低企,这为金融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上一系列改革创新提供了绝佳的机会。而短期融资券的成功“试水”,也让市场看到企业债宽阔的发展前景。目前我国企业债市场与西方国家相比差距悬殊,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发行主体都热切企盼企业债市场的繁荣。只有企业债券市场逐步发展壮大,直接和间接融资比例实现平衡,一个成熟高效的资本市场才有望建立起来。(中国证券报)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