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金面的支撑下,债市再次放量冲高。国债指数开盘109.05点,盘中呈单边上扬态势,收于109.32点,涨0.25%。全天成交18.2778亿元,较前日增加5亿元,投资者热情高涨。从盘面来看,长债再次扮演了领涨角色,010107券、010213券、010303券和010504券涨幅分别为0.6%、0.7%、0.62%和0.65%。除此以外,010110券、010408券、010505券等短中期品种也表现较好,涨幅靠前。
十一过后,债市已经连续四日保持较高的涨势,指数也轻易突破 109点,这归功于CPI的传闻,低于1%的预期很大程度上成了债市的助推动力。宏观面的稳定是债市高位运行的保障,资金面的推动是债市前进的动力。
在GDP连续高速增长的情况下,贸易顺差越来越大,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缩小,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越来越高,同时受到粮食价格走低的影响CPI指数逐步回落。在宏观经济明朗的前景下,升息的预期越来越小。在通胀压力之后紧接着通缩是否存在的讨论也是越来越激烈。
面对一系列经济问题,今年以来央行采取了不少调控措施,首先,央行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造就低利率环境。央行这一举措主要是针对大量外汇占款而为的,然而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很高的情况下,这一举措并未收到良好的效果。今年前3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0245.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7%。前3季度我国出口5464.2亿美元,增长31.3%,继续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进口4780.9亿美元,增长16%,低于同期出口增速15.3个百分点。
其次,为了改善贸易摩擦的问题,人民币小幅升值。2005年以来巨额的贸易顺差,引起了中国与各国的贸易摩擦。然而贸易顺差问题也未得到有效的解决,由于贸易顺差主要是由加工贸易带来的,因此进口的大幅增长未必会减少贸易顺差总量,所以,未来一年的贸易顺差未必会因人民币的小幅升值而出现减少态势。我们认为,只要贸易顺差持续增长,央行也会继续保持低利率的环境。
最后,银行信贷自然收紧。游资的持续流入导致商业银行新增存、贷款差额增长显著,外汇的流入也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贷款的增长。尽管央行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其目的之一也鼓励银行放款,但企业利润的缩减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迫使信贷的收紧。支持固定资产投资的中长期贷款增幅在2005年首次出现低于20%的增长,存贷差在2005年前8个月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进入第三季度,涨幅甚至超过30%。银行间资金面的充足迫使他们将投资目标放在的债券上。
总的看来,债市更取决于宏观面和资金面的保障,在传出 CPI大幅走低的传闻后,债市再度受到重视,而收益率曲线的高低已经不是机构主要关心的问题。目前短期品种的收益率已经处于绝对低位,甚至低于银行的运作成本,大资金只有将眼光放在长期债券上,拉长投资久期,提高平均收益,也造成了长债的再次受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