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继先 上海报道
5年期记帐式国债昨日招标发行,最终招标确定的票面利率为2.14%,比市场此前预计的招标利率低了10个基点左右。从表面上看,券商拿走了大部分份额,但实际上,银行才是背后的真正买家。银行对本次国债的抢购主要基于自身的投资需求和当前良好的市场背景。
券商疯狂代投本期国债计划招标量为300亿,其中还有52亿的基本承销量,竞争性中标只有248亿。然而机构的投资热情很高。尽管当日参与投标的机构数量与数月之前的六七十家相比,少了大约三分之二,但这些“铁杆儿”机构的投资热情丝毫不减,投标总量达到了550.3亿,超额认购倍数超过了2倍之多。财政部顺从少数机构高涨的投标热情,又追加发行了33.5亿。因此,11期记帐式国债总的发行量达到了333.5亿
在本期国债招标中,券商再次被推到了台面上。从最后的认购表上来看,位列认购三甲的均为清一色券商,分别是中信证券、中银国际和国泰君安,其认购额度分别是44.9亿、36.3亿和25.5亿,三家券商中标总量大约占到全部发行量的三分之一。紧随其后的是工行、上海银行等商业银行。此外,在认购前十名中,长江证券也认购了15.3亿。
券商尽管被推到台面上,但并不是最终的买家。有业内人士说,在债券一级市场,代投标十分普遍,而代投标机构中,券商往往最多。一方面是因为券商本身实力有限,债券自营规模一般不大,为了获取更多的承销量以保证每年能够进入央行、财政部、国开行等各家发行主体的承销团,或者争取好的年度排名,打造在业内的口碑,往往会主动地去争取代投机会。
“除此之外,如果干的不错,券商还会返还给客户一定手续费,平均可能有万分之四左右。”一位市场人士透露。而每当临近年底,代投机构之间的竞争还会趋于剧烈,代投现象可能会更多。另一方面,藏在券商背后的影子机构也乐于让券商代投,隐藏自己的投资意图。之所以多选择券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看重券商操作灵活,另外,券商的投、研力量也可以利用一下。
银行藏在背后在本期国债投标中,担当券商背后的“东家”多是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市场人士分析说,这首先从表上就能看出来。参与投标的机构都是券商或银行,保险公司很少。只有平安人寿一家拿到了13亿。在债券投标中,机构如果对目标债券感兴趣,往往是代投、自投一起上阵。如在上次国开行20年期、30年期金融债招标上,认购表上显出很多券商和保险公司,即保险公司委托券商在代投。
其次,本期国债期限5年,尽管对保险公司也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利率只有2.14%,低于二级市场利率,更低于保险公司的资金成本。如果以投机目的买入则要承担较大风险,如果以投资目的买入肯定要亏。“而银行资金成本平均在1.2%左右,加上实力雄厚,担得起这样的收益率。”一位保险公司交易员说。
再者,银行流动性充足,资产配置需求丝毫没有下降的迹象。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底,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8万亿元,同比增长19.1%,同比多增9620亿元。而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9.1万亿元,同比增长13.8%,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同比多增1636亿元。与8月底相比,存款增长要高于贷款增长,存贷差继续扩大,银行资产配置的压力因此也在加大,如同一位国有银行的人士所说,“只要有配置要求,无论债券市场处于何种状态,都得去买”。因此,资金实力强大的国有商业银行和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一致都是债券市场的“铁杆儿”投资者。本期国债无论是收益率、还是流动性无疑对商业银行都有较大吸引力,以致于再次上演低利率抢标的一幕。(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