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金融期货业务,等待获准代理外盘
香港大福证券今年9月初曾透露出寻求相对控股内地期货公司的意向,两月后,这一"选秀"活动据说有了新的进展。记者近日采访虽然没有联系上双方当事人,但与期货业内人士探讨之后,却了解到,这一举动正是8月26日中国证监会公布港澳投资内地期货公司有关标准的文件后,外资纷纷探路中国期货业的发韧性标志之一;而这一场香港机构的"北上"之旅,也意味着内地期货业以其潜在的发展机遇向外资展现了极大的吸引力。
寻觅内地合作伙伴
虽然期货业界人士最近的注意力大多被涉嫌证券欺诈的"瑞富"给吸引住,但他们或多或少还是对9月初香港大福证券欲进军内地市场的消息有所耳闻。大福证券是香港本地颇具声名的证券公司,其股票在联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0665.HK),今年9月初以来,有多家媒体报道,大福证券正在内地积极寻觅资质较好的期货公司,想通过相对控股方式做其大股东。
大福证券这一举动的背后,正是8月26日中国证监会发布《港澳服务提供者申请期货经纪公司股东资格审核》文件,使关注内地市场已久的外资金融机构感到,在期货市场方面,他们获得了入境的通行证。
《审核》文件的性质是CEPA第二阶段补充协议,其规定了申请内地期货经纪公司股东资格的港澳机构须持有香港证监会颁发的牌照,注册资本折合为人民币不低于5000万元等条件,由此给外资参股内地期货公司提供了机会,被认为将带来增量资金入场、启动期货业的QFII。
值得关注的是,香港不仅有众多本地金融机构,更有多家外资金融机构的分支,行业人士也预感到,不少海外金融机构将绕道香港进入中国内地期货市场。这些外资机构不仅拥有雄厚的资金,还有丰富的境外交易经验及先进的管理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等。
外资掘金"洗牌"阶段
如果说大福是悄悄以"选秀"的形式吸引了众多眼球注意,那么,私底下前来跑马探路的境外投资者,则并非只有这一家。据记者了解,夏秋之际,已有多家海外机构与内地期货公司联系,意欲有所动作。如美国瑞富集团就于9月12日宣布,准备与中国经易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成立一家合资企业,只是没想到瑞富陡然身陷危机,该合资事项也自然叫停。
不过,北京中期期货公司的总经理母润昌也指出:"目前外资的探路基本上还是零星状态,没有大规模展开"。
令人有几许迷惑的是,外资觊觎之下的内地期货行业,并非一派红火气象。2004年下半年以来,内地期货市场交易量持续下降,期货公司部分亏损,投资者或机构苦叹期货行业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那么,被指称为"鸡肋"的行业与市场,为何在外资金融机构的眼里,竟然充满着诱惑力?
"目前我国的期货业,是洗牌阶段,这并不是说没有发展机遇,相反,从经济发展的趋势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来看,金融服务业必然要大发展,中国期货业肯定也有很大的发展机遇",母润昌概括出了这样的观点。
内外资机构共享机遇
目前内地期货行业的困境,有观点认为关键原因出在资金与品种上:内地期货交易的品种太少,只有十来个品种;只有商品期货,而没有金融期货;同时期货公司不能做外盘交易,内地公司在海外的套期保值业务还要到伦敦期货交易所等地去做;资金大量外流,投资者财富效应未能显现,如此等等。
而在QFII进来的形势下,分析人士指出,外资机构的战略考虑,一是看好金融期货的代理业务;二是等待监管部门允许代理外盘业务;三是为将来的境外投资者拓宽投资渠道。据了解,目前在美国市场上,70%至80%的期货产品是金融期货,该领域还是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此外,在外盘交易等方面,外资机构可能有丰富得多的经验。
然而,北京中期的母润昌对此并不完全认同。首先,他认为,"洗牌阶段"是一个行业发展中必然会经历的,也不能片面归结于资金和品种几个因素,而应更客观地综合考虑历史发展、企业文化、监管秩序等多种方面;同时,对外资机构也不能盲目迷信,瑞富的倒下正是一个明证。素质好的企业,无论是内地的,还是海外的,都相应会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