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周边市场 - 正文

企业债发展步履蹒跚 央行谋划ABCP突围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黄宪奇 2005-11-17 09:13:5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企业债发展步履蹒跚 央行谋划ABCP突围 (2005-11-17 08:18:24...
□记者  黄宪奇
  据可靠消息,目前央行正就如何拓宽企业融资期限以加大企业融资渠道进行创新调研,并将择时推出一个叫"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a s s e t -backed c o m m e r c i a l p a p e r )"的新型融资工具。而在此前,央行已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推出企业短期融资券,并将其发行规模扩展到1000亿以上。央行即将推出的资产支持商业票据侧重企业的中期融资,这样的话,企业在短期和中期的债权融资均将实现突破,而侧重于长期融资的传统企业债却迟迟未见突破,一旦前两种企业债权融资方式形成燎原之势,企业债发展面临的倒逼压力将日益沉重。
  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 B C P )属于资产证券化的范畴,是发债人以各种应收账款、分期付款等资产为抵押,发行的一种商业票据。ABCP有着不同于其它证券化的特征。首先,它往往以循环的方式进行,这样进入证券化程序后可以循环融资。因为拥有大量应收款项的企业,其应收款往往是不断发生的。这类企业可以不断利用这种方式进行滚动融资。其次,ABCP的资产池既可按单一模式进行,也可以把不同公司的应收款纳入其中,使规模偏小(其适合证券化的资产池也往往较小)的公司得以参与这个市场,解决了这种公司的融资问题。
  尽管目前有关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的产品设计方案尚在酝酿阶段,但从参与人士处获悉的消息看,ABCP将突破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界限,允许企业在长达5年的期限内进行融资期限设计。具体的可标准化的融资期限大致是2-5年。这意味着,ABCP一定意义上也可被称为中期票据。另据透露,中小企业也有望跻身ABCP的发行之列。如果这一产品能够推出的话,这将意味着纯商业信用债券将形成短、中、长期兼备的收益率曲线。另外,ABCP只限在银行间市场流通,商业银行将是其主要的投资者;由于商业银行资金实力较强,在长期的信贷投放中已具备了良好的企业风险定价能力,随着短期票据和中期票据发行规模的扩大,银行间合理的企业债定价模式有望率先形成。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迅速,规模不断增加,但债券市场结构方面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最重要的体现是国债和金融债券发展较快,而公司债券市场进展不大。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中国债券市场高峰会”上用“深度昏迷,尚未崛起,明显滞后,后果严重”描述了目前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现况。这个评价相当客观。为改变我国企业债发展严重滞后的现状,管理层和广大业界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市场对企业债市场也寄予厚望。但目前来看,企业债制度变革仍迟迟不见动静,并且从7月份就开始盛传的本年度企业债第二次大扩容也“只闻雷声,不见雨点”。
  由于历史原因,目前的企业债在发行额度审批、票面利率设定和投资者范围方面被设置了重重管制,并且这些管制权限又被分散到多个部门,这就造成了企业债发行和上市中的审批环节繁琐,部门利益扯皮严重,严重制约了企业债的发展,并且这种局面短期内很难有所改观。5月26日,人民银行曾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短期融资券业务,目前这一业务已得到迅猛发展,但在我国信用制度建设尚不完备的情况下,这种纯商业信用产品目前尚难成为所有企业的融资工具;并且短期融资券解决的只是企业的短期融资需要,而企业的生产具有连续性,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对企业发展更为重要。种种迹象表明,由于宏观经济景气下降,商业银行出于风险控制的需要,尚难大规模增加企业的贷款融资。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在资本市场推出新品种,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就显得较为必要。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的推出既方便了中小企业的中长期融资,又使银行投放的资金有必要资产保证,所以其在银行间市场推出后估计会有长足的发展。同时,央行的这一举措既顺应了市场发展的需要,也成功地绕开了企业债发展目前面临的死结。鉴于短期融资券已经采取了市场化的核准备案制,有关发行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已经建立并在不断完善中,而这些经验极有可能被用来作为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发展的借鉴。这样的话,管理层有关未来企业债市场建设的基本构想在中短期的商业信用债券上得到了基本实现,这对企业债的发展无疑构成巨大的倒逼作用。各种迹象表明,ABCP仅需央行的审批,而不需要通过发改委,而在此前由央行主推的企业短期融资已在银行间市场形成燎原之势。央行已经把等待企业债市场尘埃落定的耐心转化为了促进银行业进一步发展债券市场的动力,主导企业债发展的发改委目前的处境可想而知。但愿这种压力下,企业债市场的发展能尽快有所突破。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