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股江西铜业在最近一个多月以来一直表现欠佳。表现欠佳的原因除了这个盈利模式较为简单的金属类H股时常要受制于铜价表现之外,近期H股市场最大的外资基金摩根大通对该股持续的减持行动与此恐怕也不无关系。联交所资料显示,11月24日,摩根大通以每股平均作价3.75港元,减持了江西铜业逾910万股H股股权,其持股量由7.65%降至6.99%。
尽管摩根大通在H股市场的持股比例极其庞大,但这样的减持规模不可小觑。然而,在11月24日摩根大通减持江西铜业逾910万股之前,这家知名外资基金亦曾于11月22日,按每股平均作价3.85港元,减持江铜2500万股H股,持股量由9.53%降至7.73%。而另据统计显示,10月21日以来的短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摩根大通累积减持江西铜业5660万股之多。在如此庞大的减持规模之下,江西铜业二级市场上表现欠佳,也就显得不难理解了。
摩根大通曾经大比例持有超过60家H股公司的股权,因此其增减H股股份的行动是十分频繁和平常的。不过,尽管如此,摩根大通增减股份的行动还是给相关股份的股价带来颇多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江西铜业近期的表现可为例证。然而,投资者也不应完全参照外资基金的投资模式来决定自己的投资策略,尽管诸多外资基金都非常虔诚地坚持价值型投资理念,但其自身对行业和公司的判断也未必完全正确。近期摩根大通出言力挺中国铝业,这种言论对市场影响不大。早在2003年,摩根大通亦曾对中国铝业青睐有加,只是同时也在二级市场上大规模减持该股股份。
不尽如此,有时仅外资基金持股动向,就令人颇难理解。再拿摩根大通对江西铜业的持股变动情况为例。在此轮减持行动之前的不到一个月时间内,摩根大通却是持续增持江西铜业H股的。从9月28日到10月20日,摩根大通合共增持了江西铜业近6200万股H股股权。如果说摩根大通最近一轮减持江西铜业5660万股是看淡该公司基本面和行业状况的话,那么此前一轮的增持行动则足以表示其对该公司的基本面与行业状况极其看好。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变化如此之大,恐怕并非单一的铜价涨跌所能解释。
相比而言,摩根大通对中国电信H股的增减变化就显得更加离奇。从联交所的权益资料来看,摩根大通自10月下旬以来披露了四次对该股的增减变动信息,每次涉及股份均在1000万股之上。不过,多次变动的累积结果,摩根大通在这一时段内仅减持了400万股该股股权。整体变动似乎并无方向性可言。而且,从收益情况来看,摩根大通的数次巨额的增减行动并没有令其持股成本有所降低,相反,即便扣除交易费用,减持股份的收益情况也较以最后价位的直接减持行动明显降低。
从一定程度而言,外资基金持股变动令人难以理解的原因还在于,以某只H股股份在单一时点被外资基金持股的数量变化来衡量外资基金投资理念的有效性并不很高。换个角度来看,以某一个较长的时段内外资基金的平均持股情况作以衡量,上述问题便有相对合理的解释。比如,从上半年和下半年两个时段内摩根大通的平均持股情况来看,中国电信被减持的迹象还是非常明显的。而从最近两个月和此前两个月的对比情况来看,摩根大通对江西铜业的整体减持力度也是非常之大的。而这种持股变动与中国电信上半年和江西铜业第三季度的盈利状况还是较为一致的。
当然,H股公司基本面盈利状况的低迷未必一定是外资基金减持股份的理由。近日H股市场上的一条消息颇为值得关注。深陷诚信危机且上半年盈利只有区区17万元人民币的北青传媒近日表示,该公司得悉其中一名少数股东正考虑透过向一家实体提供资金,让该实体向独立于该公司或其控股股东北京青年报社的人士收购股份,以增加其对北青传媒的股份权益。由此看来,目前北青传媒的低价位正构成一些策略股东逢低介入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