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央行进行了2005年最后一场公开市场操作,从市场回笼资金750亿元。至此,在2005年全年央行累计通过公开市场实现的资金净回笼1.34万亿元,所"消化"的外汇占款量达到八成,达到了历史最高纪录。
数据显示,2005年,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创下了一连串历史新高:全年总资金回笼量达到3.5万亿元,资金回笼量比去年增加约92%;净回笼资金量达到1.34万亿元,比去年翻了一番;央行票据发行量高达2.77万亿元,与去年相比扩容了85%。
但是,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本外币对冲幅度大幅上升。目前,全年外汇储备量虽未公布,但是根据10月、11月的外贸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额保守推算,今年的外汇储备量可能将较去年增加近2000亿美元。如果以此近似作为外汇占款投放的数据,则1.34万亿元的净回笼量将"消化"约80%的外汇占款,比去年扩大近一倍。显示今年公开市场在对冲因热钱引发的外汇占款上升的"战役"上,取得了显著战果。而在2004年,公开市场本外币对冲操作比率则为42%。
不仅如此,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与汇率改革的宏观政策相配合,为狙击"热钱"的流入发挥了重要作用。细观公开市场今年的操作节奏不难发现,央行大力度回笼资金主要出现在两个时段上,一是汇改之前的第一、二两季度;二是在汇改后的第四季度。而在宣布汇改的第三季度,央行公开市场力度明显减弱,尤其是宣布汇改的7月份,净回笼资金仅为540亿元,创下单月最低记录。但是,公开市场通过减少货币的回笼,成功保持了货币市场资金的宽松度,维持了低收益率水平,进一步拉大中美利差。资料显示,一年期央行票据利率最低时曾降至1.3279%,中美间利差的幅度接近3个百分点,间接提升海外热钱流入的成本。
进入四季度后,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建立步伐的加快,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基调出现微调,又重新体现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自10月份起,央行开始重新加大资金回笼力度,拉动市场利率逐步回升,理顺货币市场的利率框架。业内人士认为,这表明如何形成一个有助于利率市场化体系建立的微观环境,将成为下一阶段公开市场操作所面临的另一课题。日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已在今年第四季度例会上研究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取向和措施,并且将继续贯彻落实利率市场化政策,引导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提高风险定价和负债管理的能力。毫无疑问,在汇改的同时,公开市场操作的"微调"功能在明年将面临新的挑战。
2005年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数据
净回笼量
一季度 3910.4亿元
二季度 3827亿元
三季度 2250亿元
四季度 3392亿元
全年 1.34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