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香港股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蓝筹股继续强势上涨,恒生指数冲高至15650.88点,单日涨幅为0.52%,这种涨幅是建立在此前数个交易日连续大涨的基础之上,非常不易;H股则出现了一定幅度的调整,H股指数收至5735.73点,下跌0.45%,这已是H股指数近期连刷多年新高之后,连续第二个交易日走弱。
蓝筹股和国企股走势出现分化在情理之中。按照香港多家证券商的平均预期,33只蓝筹股在最近一个会计年度之内,将实现全面盈利,26家蓝筹股公司的纯利将出现不同幅度的增长。中华煤气、中海油、中远太平洋以及联想集团等公用股和中资股,预期盈利增幅将分别达到30%-70%之多。这意味着蓝筹股的股价表现将得到强劲盈利状况的支撑。
H股情况则逊色许多。尽管中石油盈利数字的强劲增幅基本奠定H股公司整体盈利增长的格局,但其他H股公司不佳的盈利表现令投资者毫不犹豫地进行获利回吐。并且,在H股市场强势上涨之后,结构性风险已经逐渐显现。
金融股的涨势是支撑H股本轮行情的主要动力,但相关的风险也随之显现。比如,交通银行在持续大涨之后,估值存在偏高的嫌疑,至少相对于其战略投资者汇丰控股而言,其估值水平是明显偏高的。一些投资者可能对交通银行进行获利回吐,介入质地更好的汇丰控股等银行蓝筹股。
从外围因素来看,人民币升值对于金融股未必是有利的。三家保险类H股公司拥有大量的IPO时段募集的外币资金,且多数外币资金并未进行有效对冲,人民币的升值将令其整体资产遭受损失。
事实上,除中石油等低市盈率的大盘H股之外,H股估值偏低的状况已经发生了彻底改变。多数H股股票的市盈率、市净率等估值指标已经不在香港蓝筹股之下。H股市场近年来被外资看好并因此走出价值回归行情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盈利能力的强劲增长,而目前的问题却是,H股公司整体盈利开始趋向减缓。这种情况表明,在H股市场形象得以有效提升的同时,投资者须警惕潜在的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