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周边市场 - 债券 - 正文

债市放量下跌 调整在即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刘藉仁 2006-02-09 10:03:3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昨日,债市小幅下跌。国债指数开盘110.20点,盘中呈震荡整理态势,收于110.14点,跌0.04%。全天成交11.65亿元,较前日增加三亿多元。从盘面看,大部分券种有调整的要求,010213券、010112券、010504券等跌幅居前;而长期品种中010512券仍一枝独秀继续走强,此外010505券、010513券等少数品种小幅上涨。
  在央行大力回笼资金的同时,债市并未出现过大的调整,说明市场资金状况相当丰厚。从央行公开操作情况看,1月份到期资金及逆回购量达到6373亿元,而央票发行及正回购量仅为3600亿元,1月份央行净投放资金量近3000亿元,央行进行了大量资金投放。而2月份也将有2750亿元的票据及回购到期,再加上外汇占款,市场资金相当宽松。而与之相背的是,自今年1月份来,交易所债券市场成交量呈连续萎缩的态势,最高为12亿元左右,最低时仅有5亿多元。在宏观面和资金面都趋于稳定的同时成交量回落,可见机构的心态已逐步谨慎,也可预示债指暂时见顶,调整在即。
  在银行间资金丰厚的同时,银行资金运用也有较大的压力。去年在储蓄率高居不下,银行惜贷的背景下,大量流动性资金积压在银行体系内部,被迫只能流向债券市场及货币市场。一旦宏观经济增长减速,债券市场行情扭转,银行间资金则存在较大套现压力,债市在上涨给银行带来收益的同时累积的风险也越来越大,银行也不知不觉跌入了流动性过剩的风险之中。有关人士认为,M2和M1之间缺口的扩大是经济循环见顶回落的征兆,定期存款增速加快说明盈利能力下降,多余资金从实体经济中分离出来,货币流通速度放慢。面对经济增速放缓,银行贷款供需双方热情均有所降低,外汇增长迅速要求更多的基础货币,货币增速远远大于信用扩张的增速等问题,银行难以走出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其风险的焦点集中在如何降低储蓄率,盘活银行内部资金上,在投资渠道不畅,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减的情况下,该问题难以根治。
  如何拓展银行资金渠道已成为央行棘手的问题,在市场资金宽裕,市场利率下滑的情况下,银行不得不开辟更多的资金运用渠道,中小企业贷款、企业债市场等都会分流进入债市的资金,同时近期股市向好,投资资金的转向也可能为债市带来资金的分流。债市的投资环境已经大不如前,投资者也应抱着谨慎的态度。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