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李佳
深圳报道
沉寂数月之久的合资期货公司筹备事宜突然提速。
“大福证券已决定收购大陆某家期货公司49%股权,这是政策允许的上限。”2月17日,香港大福证券集团董事总经理黄绍开称,“估计合资期货公司成立事宜,上半年即可决定,最晚也将在年内完成。”而在2005年 10月底,则一度传出大福证券成立合资期货公司可能流产。
黄绍开说:“大福证券将一举获得合资公司的管理权。此外,大福证券亦不排除增资扩股的可能。”
实际上,谋求管理权一直是大福证券等外资机构的谈判主旨,而很多国内期货公司则不愿将管理权拱手让人,也因为此,内外资机构之间展开了持久的“拉锯战”。
大福证券集团执行董事兼营运总监李耀荣称,“我们开始接触了十来家内地期货公司,经过谈判选中了三家意向公司。在进一步接触中,其中一家即不愿放弃管理权,而与正准备合作的该公司的谈判也是一波三折。”
此前,大福证券集团与内地的神通期货、百福期货等有过频繁接触,至于谈妥的是否为该两家之一,黄绍开没有回应。不过,黄表示,去年大福证券已经将意向性方案上报香港证监会,只要一有结果,合资方案即将启动。
当然,觊觎者非大福证券一家。
同样受惠于中国证监会2005年8月新规(允许持有香港证监会牌照或在澳门金融管理局登记并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条件的中介机构在内地设立合资期货经纪公司),目前,荷兰银行香港分支机构已上报了与银河期货成立合资期货公司的方案,初期注册资本约1亿元人民币,荷兰银行将持有49%股权。
分析人士称,荷兰银行、大福证券均有可能成立首家合资期货公司。但荷银、银河联姻的速度较快,其首先挂牌的胜算较大。
另外,国际知名期货经纪商飞马集团(FIMAT)香港分公司、香港新鸿基金融集团旗下的顺隆期货也正积极寻找内地合作伙伴。
在外资抢占市场的另一边,则是内地期货行业的整体性疲软。
中国期货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上半年,中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累计成交金额较2004年同期分别下降7.08%和25.26%;180多家期货公司出现行业性集体亏损,亏损面达2/3以上,保证金规模更是急剧下降。“但这并不是问题。国内期货公司虽然盈利能力弱,但整体来看并无太大危机。” 黄绍开称,从我们前期接触的几家期货公司看,其在财务经营上没有太大漏洞,问题主要在经营管理方面。而这并不难处理。
黄继称,再则,相较而言,外资进入内地期货业有着低门槛并能取得相对控股权和公司管理权,比进入证券和基金行业高门槛和无控制权要实在得多。
“其次,虽然合资期货公司在内地初期只能经营商品期货,但随着期货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其外资公司仍有较大的业务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