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截至4月4日,共有9只同时具有A股和H股的上市公司已完成股改。以往A股相对H股大幅溢价的状况出现了根本性转变,股改致使A、H股价格倒挂,已完成股改公司H股较A股加权平均溢价已达14.97%。制度变革加速A、H股价值重构。
股改拉低AH股价格比
目前,共有31家上市公司同时具有A股和H股,从逻辑上讲,AH股具有同样的公司主体和基本面因素,因此应该具备同样的内在价值和估值水平,但统计发现,自2000年至2005年六年间,AH平均股价比高达4.72。
在内地资本市场尚未完全开放的条件下,AH股的这种估值差异主要根源于两地投资理念的不同以及H股相对较高的资本成本。从投资理念和估值方法上,价值投资在香港投资者中贯彻得更加深入,估值方法也更偏重股利或现金流贴现等绝对估值法。在上述的估值方法下,由于制度环境、文化背景的差异,海外机构投资者往往给予内地公司更高的风险溢价,有统计显示,该溢价水平在20%左右,高风险溢价水平导致较高的资本成本,从而造成H股估值的相对偏低。另外,相对于内地资本市场,在香港可供选择的金融产品更加丰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提升香港市场的整体资本成本水平,压低H股的估值。
从图中,不难发现,自2001年以来,AH股价格比有逐年下滑的趋势,截至2006年4月4日,AH股平均价格比仅为1.54,远低于2000年的12.58。更值得一提的是,已完成股改的9家AH股公司中,除G北人外,8家出现H股相对A股溢价的状况,G鞍钢溢价幅度高达31.5%,我们以总股本为权重,已完成股改的H股对A股平均溢价达14.97%。
高权重A股赢得超额涨幅
在完成股改的A股相对H股大幅折价情况下,H股会否对于A股股价起到拉动作用?在股改前期,这种拉动作用为股改后相应A股带来的升值效应被市场各方所憧憬和炒作,那么,随着股改的进行以及部分含AH股的上市公司完成股改,这种升值效应是否已有所体现?
统计上述9家完成股改的含H的G股复牌以来市场表现,复牌后平均涨幅及相对大盘平均涨幅分别为8.18%和1.29%,略低于两市528只G股12.18%和1.38%的平均涨幅水平,从这种意义上说,股改后A股相对H股的折价并未给其带来向上拉动的效应。但由于总股本达59.33亿股的G鞍钢股改后累计涨幅高达36.41%,就不难理解下图中含H股的G股指数较新综指出现较高超额涨幅,而在此期间,鞍钢H股大幅上扬71.26%,比价效应下H股对于A股的拉动作用显而易见。
A股对H股下拉效应不明显
既然股改后H股对于A股出现了大幅溢价,那么,自然让我们联想到相对较低的A股价格会否对H股股价形成一定的下拉作用。
从统计中发现,这种下拉作用并不明显,自上述9只G股复牌后,相应H股累计平均上涨了13.38%,即使相对近期持续强势的国企指数,也有1.46%的涨幅。其中,H股较A股溢价最高达31.5%的鞍钢新轧,其复牌后H股相对国企指数却反而出现了37%的超额涨幅。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导致A股对H股下拉作用不明显:首先,由于股改中的锁定承诺,非流通股暂时不会变成A股流通,而对于同时具有AH股的公司而言,其H股股本远高于A股股本,上述9家公司流通H股共逾78亿股,而流通A股仅为37.5亿股,因此,比价效应下的影响机制仅会从H股至A股;其次,自去年底以来,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H股上演了超级强势行情,在H股股东在心理上已接受不获股改对价这种现实的条件下,H股较A股溢价的因素不会影响到H股的走势。
制度变革加速AH股价值重构
股权分置改革的不断深入将加速AH股价值的接轨进程。首先,从公司的价值评估角度看,股改有利于优化上市公司治理机制,降低风险溢价和资本成本,提升H股的估值水平,如表中所示,目前海螺水泥、中兴通讯等H股的市盈率已大大高于香港蓝筹公司的市盈率水平,同时股改后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行为也将使其更具投资价值;其次,股改为A股带来的自然除权效应将直接促使AH股的价值接轨,而从长期来看,随着内地资本市场的逐渐开放以及市场化进程的加快,AH股必将形成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