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周边市场 - 债券 - 正文

美元呈现明显弱势特征 或将造成债市短多长空

来源:银河证券 作者:冯琛 2006-04-13 08:14:5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近来,随着美联储表示美元升息即将见顶,美元再度显示出比较明显的弱势特征。从有关国家的外汇储备调整情况看,美元或在相当长的一个阶段将维持弱势,这种走势将对我国债券市场产生一定影响,很可能成为短期利好与长期利空的重要因素。

  美元弱势将持续

  实践显示,单纯依靠提高利率根本不能治愈美元的弱势,美元的弱势是由于美元强劲发行与美元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影响力持续下降共同造成的。美元利率提升以后,美国仍然维持巨额的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这使得因利率上升而吸引到美国本土的资金流被贸易逆差冲抵,甚至入不敷出,美国对整个世界经济体仍然处在发行货币的状态。然而在美元强劲发行的同时,美元的影响力正在持续下降,美国在中东、俄罗斯以及南美地区的政策遭受了上述地区部分国家的抵制,政治上的紧张使上述国家希望摆脱美元对其经济的影响力;伊朗建立石油交易所且不以美元作为结算币种、沙特等国公开宣布增持欧元资产、投机资金大量囤积于贵金属以及大宗商品等,这些现象都充分说明美元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影响力正在逐步降低,投资者对美元抱一种防御心理。由于美国贸易赤字是其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造成的,不可能在短期内有明显改观,而国际局势的改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美国目前呈现的货币发行与货币影响力下降矛盾将持续存在。可以预见,当美国政府表示停止升息的时刻,也就意味着美国政府很可能放任美元的持续弱势。

  弱势美元短期内有利债市

  弱势美元对债市的短期支撑作用是通过人民币升值以及升值过程中国内货币供应充足,货币市场低利率来实现的。

  首先,伴随美元的疲软,美元的国际购买力持续下降,中国作为资源和初级产品的进口大国需要保持自己货币的国际购买力处于一个合理水平,因此人民币必须对美元升值。但是除此之外,人民币升值还要受到许多其他条件制约,要从对外贸易、产能过剩、劳动就业、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水平综合判断,比如中国产品的输出问题,中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决定了中国必须把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输往国际市场,否则产能过剩和随之而来的失业将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其次,多数中国企业在汇率风险管理方面经验少、水平低,国内金融市场也缺少对冲汇率风险的产品。上述因素都制约人民币的升值幅度。现在,部分海外投行预期人民币升值幅度在12%,而国内机构预期升值幅度只有3%到5%。在这种预期下海外投机资金仍将大举涌入国内,造成货币供应与货币市场低利率,最终支持债市维持高位。但人民币升值的幅度还是非常有限的,当升值逐步到位时,投机资金将倾向于外流,该类资金的退出会改变市场流动性持续膨胀的压力,债市运行基础随即改变。

  债市长期面临利空

  这主要基于弱势美元对贸易、生产和物价的影响综合得出。贸易方面:弱势美元已经大幅度推高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伴随美元持续弱势,这种价格也将维持。国际大宗商品多属能源和原材料,他们价格上涨将推升众多制成品价格并形成通胀。伯南克曾经明确表示,美国货币政策目标就是要控制通胀,所以美国将通过与中国的贸易来有效遏止通胀。这种判断主要基于:从生产要素看,资源、技术和劳动力,美国只在技术方面拥有优势,而技术不可能在短时间大幅降低生产成本。美国作为消费大国,当资源价格大幅上涨或维持高位后,唯一可以冲抵这些涨价因素的就是低成本的劳动力。中国作为美国重要贸易伙伴,具有低廉的劳动力,同时输美产品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基本生活用品,因此继续从中国进口产品仍然符合美国利益,所以在2006年,中国商品对美出口仍然乐观。值得注意的是,由于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强劲增长引发了不少贸易争端,国内已经意识到2006年外贸仍将面临阻力,因此启动了扩大内需的对冲机制,上述机制与对美贸易的平稳最终将使中国的经济增速不减,投资收益稳定并可能迫使债务工具收益水平调整。

  国内今年另一项重要政策就是重要资源产品的价格改革,产品价格改革的目标就是要跟上国际价格变化,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行的趋势下,国内能源、原材料等都存在涨价因素。这种涨价因素最终会形成合力在经过一个时滞后表现出来,这也将成为债市调整的理由。

  综合来看,债市投资者有必要树立债市预警意识,密切跟踪部分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动:包括人民币汇率动向、月度经济增长速度、物价变动水平等,以便及时调整交易策略。(中国证券报)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