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周边市场 - 期货 - 正文

铜铝消费行业产量猛增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王兆先 2006-04-24 08:45:4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中国证券报 平安期货 王兆先
  
  上周五,LME金属期货全线暴涨,其中LME3月综合铜以415美元的历史最大涨幅度上涨到6780美元,最高上摸6850美元。而COMEX市场黄金连续也大幅反弹,纽约原油连续则大幅上涨1.62美元以75.17美元报收。综观全球,似乎资源类和保值类期货品种又要展开一波强劲拉升行情。

  投资者要问:为什么铜价已上涨5倍左右,铜需求却没有明显萎缩迹象?难道因为投机基金介入,经济学基本原理就要修改吗?其实,在我们指责投机基金操纵市场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我们的行为才是基金操纵市场的基础。
  
  铜铝消费行业产量猛增

  从今年头2个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68类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同比增幅前20类的产量对照表中可以看出,主要用铜行业产量仍保持高速增长,如移动通信设备1-2月产量同比增幅高达704.48%。虽然这与2005年同期其产量同比下降78.15%有关,但2004年以来,年均同比增幅仍达到38%左右,远远超出GDP和铜产量增幅。通信设备产量增长不仅预示相关用铜产品产量也将大幅增长(如通信线路布线),同时也间接揭示出相关产品产量增长对其推动(如手机和电话等通信终端产品)。电子电器行业的高速发展,可从大规模半导体集成电路和半导体集成电路高达61.08%和58.02%的同比增幅看出。此外,传真机、冷冻箱、汽车、微型电子计算机以及程控交换机等主要用铜行业同比增幅,也排在统计局公布的68类工业产品产量增幅前20名内。

  而电解铝方面,1-2月铝材产量同比增幅为49%,排第10位,增长强劲;与去年同期增幅相比,增加约28个百分点。而在铝使用量方面,主要用铝产品汽车产量同比增幅排第14位,增幅达43.30%,比去年同期6.78%猛增了36.52个百分点,这说明汽车产业政策的变化,鼓励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发展,对汽车产量产生强力推动。汽车产量大幅增长对铝需求产生强大拉动作用。由于高价能源时代的到来,在复合材料成本大幅降低前,预期汽车用铝量只会有增无减。数据显示,1980年日本每部汽车用铝量达到67.50公斤,上世纪90年代,日本铝铸材料中的83%都是用于汽车制造上,可见汽车行业的发展对铝需求量影响非常大。考虑到我国目前正处在家庭轿车城市普及阶段,预期汽车行业对铝的需求仍将维持高速增长态势。
  
  生产类用铜产品增幅放慢

  显然,导致铜消费迅猛增长的因素,除了经济正常发展所产生的拉动因素外,电子电器产品升级换代周期大大缩短,也是导致铜等资源消费增长过快的因素。以手机为例,统计显示,目前手机每年更换率约为40%,这比欧美国家在半导体技术发展初期相关电子产品使用周期大大缩短。即使价钱较贵的电脑,更新换代周期也比欧美国家当年主流消费产品大大缩短。

  不过客观地说,消费升级换代动力对技术进步将产生强大推动力。但是,如果这种升级换代间接地导致国家巨大财富转移到国外(低价电器产品大量出口)或形成巨大浪费,则这种技术进步的负面作用就要引起更多思考。事实上,由于决策上的失误,已有大量财富以合法手段被西方国家所掠夺。例如,前几年因错误判断电力供大于求,制定了鼓励高耗电工业发展政策,刺激了国外耗电行业大规模转移到国内。我们以极低的能源价格和低廉劳动力成本生产了大量耗电产品并出口到西方国家,如铝材出口量,1999年比1991年增长了247.24%,同期铜材出口增幅为203.00%,锌及锌合金出口增幅更达到瞠目结舌的8288.64%。我们赚到的是微薄的加工费,国家所收到税收扣除国家正常运行资金,连治理因此导致的环境污染的投入都不够。因此,成为这样的加工大国是否值得,应引起深入思考。

  统计显示,在消费类用铜产品产量高速增长的同时,生产类用铜产品的产量增幅明显放慢。例如,交流电动机1-2月产量同比增幅仅有8.98%,远小于去年同期的17.97%;发电设备31.65%的同比增幅也较去年58.01%明显下降;电动工具由去年的49.99%下降到今年的4.32%。这说明在价格上涨的影响中,生产类用铜产品因为成本压力影响,最先被无形之手所调整;而消费类用铜产品因为年轻人追求时尚和新朝,更新换代周期短,因此仍保持高速增长。不过,市场无形之手最终一定会摸一下这类“新新一族”的头,借助浪费所推动的产业升级最终要大幅调整。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