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报道 - 财经聚焦 - 正文

问题券商生死时速 证监会:10.31大限没商量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肖华 2006-08-07 21:06:5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在公告前的一个星期,其实我们已经接到了通知,被限制业务。”8月4日,世纪证券投行部高层对记者表示,证监会的态度很明确,公司整改不过关,我们的业务将没有机会解冻。

  8月3日,已经被托管的天一证券亮出了家底。虽然明显已资不抵债,但今年1-6月,天一证券实现营业收入2.24亿元,其中,手续费收入达到1.44亿元,受托投资管理收益6338万元,公司同时还转回了资产减值损失4502万元,当期实现净利润1.68亿元。

  而截至7月31日,46家证券公司的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共盈利85.14亿元,平均每家盈利1.81亿元。

  守得云开见月明。2006上半年,对于国内的证券公司,无疑是值得扬眉吐气的一刻,属于他们的“春天”终于要到来了。

  但是来自监管层的消息却表明,对于那些资不抵债,风雨飘摇的问题券商,回暖的“春天”将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幻想的喘息机会。

  本报记者近日从证监会权威人士处获悉,下半年监管层对于证券公司的综合治理,将不会因行业的整体回暖而有丝毫放松。相反,随着10月31日券商综合治理大限的来临,问题券商的行政处置工作将会加速进行。

  “对于那些不达标的公司,到时候讲情也没有用,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等待行政清理。”该人士告诉记者。

  整改令声声急

  7月27日,证监会在其网站上刊登了限制世纪证券、泰阳证券,进一步限制巨田证券业务决定的公告。

  公告表明,按照相关规定和证监会的监管要求,上述公司虽按照整改计划归还了部分挪用的客户资产以及清理了部分违规资产管理业务,但未能在规定期内完成整改工作。因此,根据《证券法》相关规定,证监会决定自7月31日起,对上述公司的保荐、承销,证券自营(已持有的证券只能卖出)、资产管理等业务采取全面限制措施。

  证监会限制问题券商业务早已不是新闻,但此次对三家公司业务的全面限制,却是证监会自开展券商综合治理工作以来,开出的最严厉罚单。

  3月29日,因未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可行的整改方案,证监会宣布限制航空、健桥、华林、中期以及天和等5家证券公司相关业务的处罚。

  一个月后,证监会对巨田证券也进行了部分业务限制。与此同时,天元证券被证监会公开批评。

  5月11日,联合证券成为第三批被证监会开出限制业务罚单的券商。

  事实上,除了问题券商外,对于某些证券公司问题营业部的整改监管也被证监会提上议事日程。

  6月7日,东北证券上海吴淞路营业部以及海通证券西安西新街营业部因违规,被证监会暂停业务。

  7月初,证监会机构部会同中国证券业协会,在京组织召开了部分证券公司学习贯彻刑法修正案座谈会。机构部有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证监会继在2005年处置了13家证券公司后,今年上半年又对整改无望的8家证券公司采取了清理托管、破产重整、收购兼并等风险处置措施。

  而在更早些时候,证监会副主席庄心一曾在公开场合明确表示,今年还会有一批券商被淘汰。证监会将采取市场化的方式将被处置公司的证券业务和营业网点转让到优质公司,支持证券公司兼并重组,推动行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公告前的一个星期,其实我们已经接到了通知,被限制业务。”8月4日,世纪证券投行部高层对记者表示,证监会的态度很明确,公司整改不过关,我们的业务将没有机会解冻。

  生死时速

  8月3日,中富证券正式进入行政清理程序。中富证券公告称,根据证监会决定,北京市高朋天达律师事务所组织成立中富证券行政清理工作组,在清理期间行使公司管理职权。7月28日,上海证券组成的托管组已进入中富证券,接替华融资产管理公司行使托管职责。

  这标志着中富证券重组工作进入最后阶段,其证券类资产处置进入倒计时。

  截至7月31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成员的67家证券公司中仍有19家未能及时发布2006年上半年财报,其中有13家公司没有向市场做出任何说明。

  本报记者注意到,上述被限制业务的证券公司中,大部分出现在了这19家名单当中。

  “我手上有好几个IPO项目就这样被掐死在了黎明前。”上述券商投行高层说,“如果公司不能及时完成重组,达不到整改要求,我们只有跳槽的选择。”

  事实上,与该高层一样,在问题券商中工作的许多人士都已在考虑跳槽事宜。

  “毕竟只有3个月不到的时间,公司要是能够处理好这些窟窿,早就处理了。”湘财证券一位高层对记者表示,公司在出售完相关盈利资产后,目前股东方已开始考虑变卖一部分营业部以维持生计。

  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尚未完成整改的诸多问题券商,大都没有放弃努力,都期望能够通过最后的“搏命”,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8月4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一位内部人士透露,目前,风险券商出路大致有两条路径:要么主动寻找创新类或规范类券商战略重组,要么自动从综合类券商转身成业务单一的经纪类券商。

  “而对于那些资不抵债的小券商,也许关门是最好的选择。”该人士表示,在行业治理大限来临时,那些通过走后门、讲人情蒙混过关的机会已经微乎其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