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正文

董少鹏:股市长期低迷机构投资者是始作俑者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董少鹏 2012-12-25 16:14:4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临近年底,对中国股市2012年的总结充满了纠结。一方面,改革措施频出,提振信心的喊话不断;另一方面,即使最近两周指数有所回升,但全年仍可用伤痕累累四个字来形容。与此同时,美欧股市在其经济社会问题成堆的情况下节节上升,对我国股市内在治理矛盾提出巨大挑战。

近日,中国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对投资者提出的市场热点问题进行回应,提出三个"不匹配",即投资者的信心与我国经济基本面的发展形势不匹配,投资者的结构与市场稳定运行的内在要求不匹配,投资者的预期与市场改革的时效进展不匹配。笔者认为,这三个"不匹配"是近期市场不稳定、行情低迷的一部分原因;同时,对于这三个"不匹配",也有必要进行讨论。

"投资者的信心与我国经济基本面的发展形势不匹配"只是一个表象,不足以揭示中国股市长期低迷的原因。因为,如果大的投资者不发挥主导作用,散户是无能为力的。这一轮长时间低迷的行情,始作俑者是机构投资者,恰恰是他们没有发挥引领价值投资和发现的职能,没有发挥校正经济基本面跟价值投资匹配的作用。机构投资者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这一严重问题值得认真思考。

所谓"投资者的结构与市场稳定运行的内在要求不匹配",可能指的是中国市场中散户比较多,不利于市场稳定运行;如果机构投资者比例很大的话,市场就稳定了。对这一观点,笔者认为需要认真地加以讨论。

一般认为,国外成熟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占70%甚至以上,这样市场就稳定;而我国证券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比重还比较低。初看这个逻辑不错,但也有盲目对比之嫌。到今年9月底,各类机构投资者持有的市值是42%多一点。在笔者看来,这个市值比例也已不小了。如果从流通市值来看,自然人只占26.5%,其他都是各类机构投资者,包括企业法人。机构的占比也不算小。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是,虽然我国证券市场中机构投资者持有的市值占比已不小,但是散户在二级市场交易的比重比较大。这是一个突出矛盾。不过,问题也不这么简单,有些交易表面看是散户,但背后是小的机构借散户名义从事交易,而不是真正的自然人交易。因此,决定价格走势的不是散户,而是机构。市场持续低迷的原因,主要还是大的投资机构没有发挥好引领价值投资的作用。

谈到改革和投资者的预期的不匹配,我们也应该检讨一下改革的安排,看看在次序上,在重点择取上是不是也有一些问题,而不能过多的对投资者进行指责,特别是对普通的投资者。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