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90%以上药品有50%降价空间” 专家称是药企不敢降价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张 敏 2015-03-10 07:17:0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认为,90%医院销售的药品价格有降价空间

“90%以上的药品都有降价空间,价格砍掉50%,一点问题都没有。”全国人大代表、广西花红药业董事长韦飞燕关于药品降价一事的观点引起了市场的关注。但值得注意的是,要让药企降价,在目前的体制下,还是很难做到。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认为,上述言论过于“危言耸听”,“可以说,目前90%的医院销售的药品有降价空间,但大部分药品生产企业的利润率已经不如以往,降价空间有限。”

降不下的药品价格

“10多年来,政府实施药品降价30多次,但却‘越降越高’。”韦飞燕的话引起了舆论的共鸣。但多位人士向记者表示,药企也是不堪降价的压力。

“中国的药品价格历年来通过招标、二次议价已经很低了。”史立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医药企业的利润率不如以往。如果再次压价,可能有些药品企业都得放弃生产。

史立臣介绍,例如生产普药企业的利润率大约为5%至8%,流通类企业的利润率为2%左右,再到终端产品的销售产生的药品加成,总计的利润率不超过25%,而这些普药则占据了药品市场的一半。有一类产品利润率较高——药店销售的独家OTC产品,药企的利润率最高超20%,流通类企业的利润率约为6%-10%,到销售终端的利润率10%-20%。但是一些在医院销售的产品价格就存在不确定性,例如出厂价15元的药品,医院可能卖到45元。

“个人认为,90%医院销售的药品价格有降价的空间。”史立臣认为。

但一位医药行业观察人士向记者表示,未来在医保控费的压力下,药品招标仍将以降价为主要趋势。2015年是医药招标大年,企业在药品招标价格下降的趋势下,如何与政府进行博弈、维持发展,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今年1月份,超过200家药企联名上书,认为湖南药品集中采购议价过低。一些药企认为,政府给出的议价已经远远低于公司能承受的范围。

一位上市药企负责人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如果在湖南地区降价幅度超过了其他地区,那么其他地区也会效仿,这会影响公司药品的整个价格体系。“但是如果不接受招标,那么就意味着失去了这块市场,企业也很难抉择。”

体制痼疾掣肘

韦飞燕认为,药企不是不想降,而是不敢降。而医院的回扣是其中之一。

要想降药价,“以药养医”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而其背后真正的原因则是体制问题所带来的“纠结”。

史立臣认为,政府的财政投入不足是目前“以药养医”现象存在的重要原因。据媒体报道,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一直维持在5%左右,而全球的平均水平约为9.7%,美国的卫生费用占GDP的比重达到16%。“财政支持不足,导致医院必须‘自力更生’,卖药是医院收入的来源之一。”

而目前的体制也给予了医院这样的“权力”:医院是药品销售的主要渠道,这一比例接近80%。“医院对药品的销售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据了解,目前医保目录内的药品价格形成需要多部门协调:发改委及省级物价部门制定最高零售价,省级招标部门招标形成实际供货价,企业药品进入医院进行成本加成销售,医保按照药品医保等级分别予以报销。部分地区存在医院二次议价的情况。

“企业除了面对政府招标之外,还需要梳理医院关系,而这也是一笔不菲的支出。”一位行业人士告诉记者,“这是一个体制性的问题,任何一个环节解决不好,药品价格都很难降下来。”

在这样的体制框架下,药品降价也会形成一个“怪相”:在药品价格调整后,医院可能放弃使用降价药品,厂商进而放弃生产降价药品,取而代之的是各类改变规格的“新药”。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很多所谓的新药只是“老酒装新瓶”,而价格却高高在上。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