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名家观点 - 正文

张曙光:去杠杆的关键是要真正淘汰僵死企业

来源:时代周报 2016-09-20 08:10:4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进入本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呈现回落走势。2015年比2010年GDP增长率下降了3.5个百分点,跌幅超过33.65%。工业增加值的增长也从高于GDP而变成低于GDP。

由于经济下行,稳增长成为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为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办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持续,世界经济处于低迷状态,贸易出口大幅下滑,而国内消费虽然相对稳定,但比重较低,其提升有待于一系列体制问题的解决,于是增加投资就成为稳增长的主要抓手。虽然投资的增长也逐渐趋缓,但始终高于GDP增长的30%-50%。

杠杆率逐步提高

为了稳投资和稳增长,加货币成为主要手段。虽然稳健货币政策的说法未变,但其具体操作却不断地渐趋宽松,降息降准以及加大公开市场操作成为货币政策的主调。从2011-2015年,连续降准10次,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了5个百分点;2015年降息4次,到了现在,1年期存款利率为1.75%,实际利率已经变成负值 。

在经济增长不断趋缓而货币供给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中国货币和准货币M2与GDP的比率不断增加,2015年已经达到205.7%,远远超过全球样本的平均水平,只比日本(240%)低。

我国的杠杆率并不低,且有逐步提高之势。因此,加货币与去杠杆的关系,更值得进一步讨论。

要真正淘汰僵死企业

加货币对杠杆率的影响需要特别关注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货币的流向问题。究竟是流向杠杆率较低的部门,还是流向杠杆率较高的部门,其影响完全不同。根据有关方面的数据,国有企业的杠杆率高,民营企业的杠杆率低。很清楚,这里存在着产权歧视。在做大做优做强国有企业的理念和政策指导下,这个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与此密切相关的是,产能过剩行业遇到的问题是生产下降,销售困难,价格下跌,存货增加,成本上升,利润减少,而钢铁、煤炭等重资类行业又多是国有企业,二者叠加,杠杆率一般较高。

根据测算,小企业的杠杆率低于大企业,但由于金融业本身的嫌贫爱富和护大欺小,再加上体制原因,实体经济资金紧张,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呈加剧之势,中小企业盼“输血”,现行体制在“抽血”。

二是融资成本和企业效益的比较问题。如果企业效益高,融资成本低,贷款增加不会提高杠杆率,反之,则会提高杠杆率,增大企业的债务风险。从目前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与2800家A股上市公司平均总资产收益率的比较来看,除国际金融危机前后的2007年、2010年和2011年,我国的贷款利率长期高于上市公司的资产收益率,特别是2013年以来,二者的“剪刀差”迅速扩大,2014年9月达到3%的峰值,2015年末下降到1.82%。

三是考察杠杆率的高低不仅要看货币的流向去了哪里,而且要看企业融通的资金从哪里来。一般来说,企业有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前已指出,M2/GDP的比率与金融结构有关,我国的高比率是由于现有金融结构以银行的间接融资为主,目前,我国的直接融资占比仅为24%,不仅低于美国(80%),而且低于德国(75%)、日本(70%),甚至低于印度、印尼、巴西(60%以上)等国。

与此有关的一个问题是,为了去杠杆,降低企业的债务负担,政府大力支持债转股。这个办法是可行的,它可以把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通过投贷联动的商业模式,转变为企业之间的股权关系,原来的还本付息变成按股分红。这对那些发展前景好、创新能力强、而又受困于债务压力的企业无异于雪中送炭。而对银行来说,待企业经营情况好转、实现了转型升级(爱基,净值,资讯)的战略目标以后,还可以通过二级市场出售股权,收回资金。

四是去杠杆的关键是要真正淘汰僵死企业,这也要让市场起决定作用,而且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也正是淘汰的好时机。然而,在我们的条件下,并不如此。僵死企业不破产,财政可以收到税,社保也可以按比例收到资金,工人也不会上街。这就是僵死企业不死的原因。而僵死企业不死,去产能、去杠杆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