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工银国际:民企参与国企混改仍有超10万亿人民币市场空间

来源:证券时报 2020-08-31 13:02:2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8月31日,工银国际发布报告称,在当下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程中,深化混改将成为畅通内外双循环的改革新抓手。参照国际经验,该机构估算民企参与国企混改有望带来超过10万亿人民币的市场空间。

深化国企混改将创造内生增长新动能

该报告由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和工银国际资深经济学家王宇哲联合撰写。

报告表示,作为具有系统重要性的经济主体,国企改革是改革开放的核心主题之一。以工业领域为例,自加入WTO以来,中国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的规模增长迅速,但在全部国有和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中,当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规模仍占约40%,其中国有企业、国有联营、国有独资公司资产占比近17%。

报告认为,国企改革不仅涉及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也因其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平衡政府与市场关系、逐步开放行业准入等高度相关而贯穿中国改革开放历程。回顾四十年,中国国企改革通过建立市场、创造经济主体、引入竞争、重塑激励机制,不仅释放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潜在动能,改善了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了要素的有效流动,也承担了相应的社会责任,保证了国计民生关键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并培育了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化企业,为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自十八大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来,以混改为主要举措的国企改革由表及里,从慢变快。此前,国企改革主要是从增量调整的角度逐步实现政企分开,不断完善适应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治理结构。

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报告认为,深化混改是通过经营机制存量改革实现多种所有制优势互补,其通过制度创新推动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有望从根本上创造依赖于完善市场功能和发挥经济主体能动性的新一轮红利。在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进程中,中国经济下一个超长周期崛起的根本动力仍然是对于微观主体动能的国家激励,而国企改革在控制权转移、法人治理、选人用人、激励机制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将带来乘数效应和示范效应,以产业升级和要素流动打通内循环。

通过更趋平衡的所有制改革优化经济结构

十九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在当前贸易 摩擦加剧、保护主义回潮的背景下,国企可能带来的竞争扭曲再度成为全球多双边贸易和投资领域的关注焦点和潜在分歧点。中国国有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全球经贸规则中免遭歧视性待遇,在“所有制中立”的基础上公平参与国际竞争,必须首先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随着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国企积极主动接受国际通行标准,也是顺应全球化和市场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报告认为,加大混改力度将促进“竞争中性”和“所有制中立”,有利于在全球获得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而混改的落脚点还在于“管资本”与“稳民企”并重,通过更趋平衡的所有制改革优化经济结构。

2019版《国务院国资委授权放权清单》将所属企业混改方案和与民营企业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事项等自主权充分下放给央企,体现了国资监管加快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随着混改提速和试点范围扩大,特别是在充分竞争的行业引入民营资本,有利于破除事实上对于民企的歧视性限制和各种隐性障碍,有效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

报告表示,结合财政部和国资委的统计,在我国非金融企业总资产中,团队估算国有企业总资产仍占半数,其中国有资产总量占比约20%。从相对意义上讲,国企从竞争性领域适当退出的结构性机遇仍是未来混改的重头戏。国际比较表明,OECD国家超过60%的非金融类国企资产集中在电力和煤气、交通运输及其他公共事业领域。若以此作为中国国企资产行业潜在分布的静态匡算标准,民企参与混改仍有望带来超过10万亿人民币的市场空间。从绝对意义上讲,随着非公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不断涌现,股权结构优化将促进企业治理结构改善、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增强,资产证券化和股权激励也会引致国企改革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进而促进存量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证星价投(微信号:zqzxjztz):投资干货深度脱水研究报告,尽在证星价投。每篇文章都蕴藏投资机会,寻找像茅台一样新的百倍成长公司。证星研究院资深研究团队全力支持,帮您发现中国好投资,聚焦顶级投资人。

证星研选(微信号:caiwenlianbo):证星研究院研报精选平台,从每天几百篇研报中深度挑选,用精简的语言深度概括最新投资机会。挖掘硬核的市场主线投资逻辑,帮您挖在起涨点。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