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降准了,然后呢?

来源:和讯财经 作者:七七 苏菲 2022-12-09 14:32:1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降准了,然后呢?)

12月5日,年内第二次降准正式落地。

11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适时适度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三天之后,11月25日,央行宣布,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决定于2022年12月5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

本次降准是自2018年以来的第14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这无疑是为恢复中的资本市场带来一剂“强心针”。业内人士表示,此举旨在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做好年末经济工作提供适宜的流动性环境,稳定市场预期和提振信心。

那么,央行为何年内二度降准?对市场带来哪些影响?降准之后,货币政策又将何去何从?

 为何再降?

12月5日,人民银行正式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共计释放长期资金规模约5000亿元。

据悉,这是央行年内第二次降准。今年4月15日,央行曾发布消息称,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释放长期资金5300亿元。

时隔7月后,央行为何再度降准?

从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增速略低于预期。数据显示,一季度、二季度及三季度我国GDP分别增长4.8%、0.4%、3.9%;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3%。由此可见,四季度经济运行对全年经济十分重要,是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的关键时间点。

然而,事实上,进入10月以来,受疫情多点散发、地产低迷及外需回落等影响,小微、民企和交通物流等多领域经营承压,就业形势严峻,我国经济恢复步伐有所放缓,四季度仍面临较大压力。

为此,在稳固经济恢复最重要的窗口期,当前货币政策选择通过降准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对稳增长保就业意义重大,也为中小微、基建、制造业、房地产等领域提供中长期资金的稳定支持。

央行行长易纲此前曾表示,为稳增长和稳就业,稳健的货币政策及时加大了实施力度。在总量上,近期人民银行降准25个基点,引导市场利率有所下降。同时,央行还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加强对“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绿色发展的支持。

民生银行(600016)首席经济学家温彬也认为,降准的背后依然是偏弱的基本面和年底前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发力的需要,宽信用需要宽货币的配合。央行降准是根据近期市场流动性变化、疫情和经济形势发展、四季度稳增长一揽子政策发力节奏等做出的相机抉择安排,旨在为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做好年末经济工作提供适宜的流动性环境,稳定市场预期和提振信心。

资金面上,央行通过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增强了银行的资产扩张能力,从而为银行让利实体经济提供条件。根据央行数据,本次降准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56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

同时,近期债市大幅波动,主要是疫情防控优化、房地产增量政策以及资金面趋紧所致。粤开证券研报显示,央行此时降准也有相关考量,一定程度能缓解资金面的影响,起到稳定债券市场预期的作用,避免债市与理财波动冲击实体经济。

 仍会下降?

据了解,近几年央行通过降准来满足货币信贷增长对中长期流动性的需求。今年11月21日,央行行长易纲在2022年金融街(000402)论坛年会上曾表示,2018年以来,累计实施了降准13次,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5%降到了大约8%,共释放了长期流动性约10.8万亿元。

本次降准是自2018年以来的第14次降准,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后,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降至11%,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降至8%,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由此前的8.1%降至约7.8%,较2018年初的14.9%下降了7.1个百分点,为央行公布此数据以来历史最低水平。


大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图片截自:同花顺iFinD)

“从历史走势看,虽然此次下调后存准率总体处于较低位置,但仍然有下降空间,尤其是对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而言。”联合资信研究中心发表文章表示。

联合资信研究中心称,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基本处于中间位置,仍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也高于印度、越南、马来西亚等新兴市场国家。

另外,联合资信研究中心注意到,美国于2020年将存准率调降为零延续至今,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很早已取消法定存款准备金要求,表明存款准备金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重要性随着经济发展而趋于下降。未来一段时期内,存款准备金率仍可能是我国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但随着经济发展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下降的趋势或将持续。

 影响几何?

一般而言,降准落地后,大量流动性资金释放,将对股市、债市等金融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对股市而言,降准对股票等风险资产构成利好,有助于提振市场预期。粤开证券罗志恒认为,股市资金主要源于是居民和企业部门,央行降准更多作用于银行体系,缺乏直接影响渠道。但短期内,降准意味着更多稳增长政策的落地,加上目前股市处在估值洼地,或能提振市场信心,改善股市预期。长期内股市能否向上,仍然取决于经济复苏是否顺利,能否带动企业盈利周期开启。

市场表现上,截至12月5日收盘,上证指数报收3211.81点,上涨55.67点,涨幅1.76%;深证成指涨0.92%报11323.35点;创业板指跌0.26%报2377.11点。整体来看,当日个股涨多跌少,成交额破万亿元。

对于债市而言,降准会释放流动性,对债市形成利好。不过,降准当日债市表现却相对有限。12月5日,国债期货收跌,10年期主力合约跌0.04%,5年期主力合约跌0.08%,2年期主力合约跌0.02%。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普遍上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2.8902%,较12月2日上行2.26个基点。

债券收益率与债券价格成反比,债券收益率越高则债券价格越低,债市走熊。对于降准落地并未对债市产生明显影响,有市场分析人士称债市调整还需关注经济基本面。

拉长时间线来看,中金固收研究团队表示明年可能社会整体融资需求提升的空间并不大,政府杠杆大幅提升的概率也不高,反而可能还需要在货币政策方面继续发力。在货币政策维持相对宽松的情况下,利率回升的风险可能并不大,债券市场也难以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牛转熊”拐点,明年债券牛市可能依然可期。

此外,对于近期政策暖风频吹的房地产领域,降准将进一步强化货币政策对楼市的呵护。中邮证券刘清海称,具体来看,降准有利于释放长期资金,可能的方向包括支持商业银行投放个人按揭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房地产企业信用债等。

何去何从?

降准之后,央行还会有哪些操作?货币政策又将何去何从?

在粤开证券罗志恒看来,降准或将打开5年期LPR调整空间。罗志恒称,9月以来银行进行了存款利率下调,负债成本有所降低,银行息差压力减小,加上降准释放的资金,或有利于进一步下调LPR。与此同时,市场对于地产下行周期何时触底仍未达成共识,地产投资、销售、开工等关键指标没有明显缓解迹象,5年期LPR下调的可能大于1年期LPR。

“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货币政策宽松的必要性不减,也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平安证券钟正生在研报中表示,降准方面,2023年央行结存利润上缴和外汇占款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或将弱于2022年,从补充流动性缺口的角度看,2023年对降准补充基础货币的诉求预计将强于2022年。LPR方面,本次降准或不足以直接引导商业银行LPR报价下行,但由于目前存款高增而贷款需求不足,LPR或将进一步降低,以期在存、贷款两端都更好匹配供需。

国信证券(002736)分析师董德志则认为,对于未来一到两个季度,货币政策有三个关注点:

一是LPR调降可期,单独调整5年期LPR概率更高。本次降准直接对应的LPR调降幅度仅约为0.3bp,尚不构成LPR全面调降的条件。但考虑到9月以来国有大行带头降低各期限存款利率10-15bp,近期5年期LPR优先单独调降仍有可能。

二是结构性工具将承担更多“宽信用”职责。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回暖趋势仍不稳固,需要宏观政策予以支持。但从中期视角看,央行会格外珍视正常货币政策空间,总量操作将逐步向正常化回归。

三是尽管总量政策受到约束,明年上半年仍有再度降准可能。明年上半年是我国经济筑底回升的关键时期,为配合提前批专项债发行,央行将创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此外,央行倾向于在“稳增长”时期通过降准置换到期MLF,频率约为5-7个月一次。最后,未来25bp“小步伐”降准可能成为常态。

(责任编辑:李悦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国信证券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