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底价近22亿元!这家金租46.5%股权挂牌转让)
宣布转让意向四个月后,一张金融租赁牌照正式挂牌转让!
北京产权交易所信息显示,航天科工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简称“航天金租”)46.5%股权在该所挂牌转让,转让方系央企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及其下属企业,转让底价约21.84亿元。
挂牌公告称,此次股权转让将“导致标的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发生转移”。转让完成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及其下属企业将不再持有航天金租股权,航天金租更名也将提上议程。
值得一提的是,公告显示,航天金租其他股东不放弃优先受让权。据了解,该公司其他股东包括汉口银行、长江产业集团、湖北宏泰集团。
更名在即
成立于2017年的航天金租,是华中地区首家具有产业背景的金租公司,也是全国第一家航天央企控股的金租公司。
公司注册在武汉,首期注册资本30亿元,其中航天科工系统三家单位持股占比46.5%,包括中国航天科工集团(3.5%)、中国航天三江集团(30%)、航天科工财务公司(13%)。
年报披露,单独持股30%的中国航天三江集团还在2017年底与湖北宏泰集团签署《股东一致行动协议书》,并在2023年底续签。后者持有航天金租8%股权。
此次挂牌的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及其下属企业持有的航天金租全部股权,整体挂牌价达218447.92万元,且要求一次性支付,项目挂牌时间为20个工作日。
公告并未对受让方提出过多限制性资格条件,仅要求受让方为依法注册并有效存续的企业法人、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符合《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等文件。
但同时,公告明确,意向受让方在递交受让申请的同时须书面承诺,同意在交易完成后办理航天金租的名称变更,且变更后的企业名称中不得含有“航天科工”字样。
此外,更名后的企业不得再继续使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及其子企业的字号、经营资质和特许经营权等无形资产,不得继续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子企业名义开展经营活动。
截至2024年6月末,航天金租资产规模约217.55亿元,处于金租行业靠后水平。上半年公司完成营业收入6.13亿元、净利润1.68亿元。
原股东有意受让
值得注意的是,挂牌公告显示,航天金租其他股东不放弃优先受让权。
据了解,除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及其下属企业外,航天金租还包括汉口银行、长江产业集团、湖北宏泰集团三家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25%、20.5%、8%。
其中,汉口银行系武汉当地城商行,最新资产规模超过5000亿元;长江产业集团为湖北省属国企,履行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运营主体和省级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管理主体功能。
湖北宏泰集团则是湖北省属唯一金融服务类企业,以金融投资为主,布局综合金融服务、要素市场建设、政策金融保障、资本市场运作四大主责主业。
官网显示,湖北宏泰集团是天风证券控股股东、湖北银行第一大股东、长江财险第一大股东,并参股长江证券、国华人寿、航天金租,积极推进湖北银行、省联社、长江保险等3家法人金融机构上市、改革、增资。
此外,湖北宏泰集团将促进湖北资管等4家类金融企业转型提质,还将“重点并购信托、期货等金融牌照,逐步打造全牌照的省级金融控股集团”。
挂牌公告亦显示,在原股东未放弃优先购买权的情况下,如仅征集到1个符合条件的非原股东意向受让方,则由该意向受让方单独进行报价,并以此价格征询原股东是否行使优先购买权。
如果产生两家及以上意向受让方,项目采取网络竞价多次报价方式确定最高报价方后进入原股东征询环节。
而在原股东征询环节,若原股东放弃行使优先购买权,则最高报价方成为受让方;若原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则原股东成为受让方。
多家推进易主
除航天金租外,去年以来,还有多家金租公司推进易主,其中:
2023年11月,天津万顺置业耗资2.5亿元摘得华运金租近4.3亿股股份。在获得监管批复及完成股权划转后,万顺置业持有的华运金租股权占比将增至43.3%,成为第一大股东。
2024年1月,徐矿集团获批受让恒鑫金租49%股权,后者由此成为国资全资金租公司。此次变更前,民企协鑫智慧能源(苏州)有限公司持有恒鑫金租41.29%股权。
2024年5月,中信金融资产公告称,已与中信集团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同意转让其所持有的华融金租60%股份,涉资119.98亿元。出售事项完成后,中信金融资产持有的华融金租股权将降至19.92%。
2024年7月,国银金租公告称,其控股股东国家开发银行持续深化改革,对其有关业务进行研究,包括探讨可能转让国银金租股份等方案,业务研究的结果尚存在不确定性。
此外,国内汽车业第一张金租牌照——国泰金租去年10月获批进入破产程序;外贸金租则在去年12月获批吸收合并中车金租。
今年初,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金租公司新增了资本、杠杆率和流动性管理的监管指标,并加强公司治理监管和风险管理,包括加码对大股东的监管要求,及规定提升财务披露的透明度。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发布研报认为,《意见稿》将提高金租行业运营的监管和准入门槛,加速实力偏弱、规模较小的公司退出市场,并推动行业进一步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