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21深度丨华中六省高端装备业的A股竞逐:湖南"碾压式"领先,湖北、安徽资本赋能追赶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21深度丨华中六省高端装备业的A股竞逐:湖南"碾压式"领先,湖北、安徽资本赋能追赶)

21世纪经济报道研究员王雪 实习生陈雪珂、包蕊、张聪

放眼华中六省,“加快崛起”成为新时代紧迫议题,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则成为实现该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上市公司质量又成为折射各省份相关行业发展情况的缩影。

2024年中报季已结束,各行各业均交出“成绩单”。21世纪经济研究院选取华中六省上半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上市公司的业绩情况进行分析。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近年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不断输出先进生产力,以“新”赋能千行百业,推动我国工业制造向“新”发力。

梳理发现,湖南高端装备制造A股市场规模领跑华中地区,总资产规模超千亿元,营收、净利规模均位列六省第一。其中,2024年上半年,湖南省高端装备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总营收189.27亿元,同比增长7.81%,净利润24.08亿元,同比增长2.82%;总规模位于第二梯队的湖北省也交出营收净利双增的成绩单。

从细分领域看,华中六省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有3/4集中于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共实现营收74.89亿元,占上半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总营收50.34%,余下1/4则分布于航空装备、卫星制造与应用、轨道交通设备制造等领域,其中轨道交通设备制造领域业绩相对表现亮眼。

值得关注的是,华中六省高端装备上市公司整体投入研发仍保持增长,共投入研发费用23.93亿元,占总营收8.17%,其中超六成的上市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在上市公司发力的基础上,华中六省以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为矛,差异化加速布局高端装备制造业。

2024年上半年,华中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稳中有进,呈现较强的发展潜力,其中湖南省高端装备A股市场总规模实现碾压式领先,共有10家上市公司,总资产规模高达1068.27亿元。湖北、安徽、河南、江西四省位列第二梯队,总资产分别为184.52亿元、168.93亿元、140.38亿元、127.08亿元;山西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整体规模较小,仅有东杰智能一家上市公司,总资产31.74亿元。

从营收净利规模看,湖南高端装备A股市场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位列华中六省之首,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89.27亿元,同比增长7.81%;净利润24.08亿元,同比增长2.82%。

为何湖南会成为中部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排头兵?细究发现,龙头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功不可没。截至目前,湖南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坐拥一家且在华中六省仅有的一家营收超百亿元的上市公司时代电气。该公司今年年中总资产达619.26亿元,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102.84亿元。

半年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受益于铁路投资增长、客流增长、国铁招标动车组及高级修招标增长等积极影响,时代电气实现营业净利双增,营收同比增长19.99%,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5.07亿元,同比增长30.56%。“目前,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利好,电网和轨交市场处于快速增长期,时代电气作为轨交行业牵引变流系统等机电设备龙头,有望实现业绩增长。”西南证券分析表示。

此外,2024年上半年,湖南还有两家营收超10亿元的高端装备上市公司——铁建重工和合纵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8.03亿元和14.42亿元。其中,合纵科技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84%。相对于湖南,其他华中五省高端装备上市公司规模相对较小,湖北有1家营收超10亿元的高端装备上市公司(金鹰重工,约12.82亿元)、河南有1家(新强联,约10.57亿元),而山西、江西、合肥未有营收超10亿元的高端装备上市公司。

值得关注的是,湖北省表现不俗,高端装备A股市场上半年实现营收净利双增,其中,湖北总营收达33.2亿元,实现增幅15.09%;净利润达2.93亿元,实现增幅32.80%、48.67%。江西省高端装备A股市场也呈现“乘风而起”的态势,超七成企业的营收实现增长。其中,聚焦数字经济和5G的新元科技与沉淀于传统实体经济的耐普矿机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80%和57%。

相较之下,安徽、河南、山西三省表现有些“不如人意”,上半年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均有所下滑。具体来看,上半年,安徽、河南、山西分别实现收入26.5亿元、17.35亿元、4.31亿元,分别同比下降8.19%、3.75%、5.60%;净利润分别实现1.41亿元、-1.83亿元、-0.43亿元,分别同比下降33.46%、231.28%、2.13%。

净利降幅最大的是河南省,共有4家高端装备制造上市企业,主要集中在智能装备制造领域。在营收方面,仅有主营电子精密线缆的凯旺科技实现增长,增幅71.74%,其余3家业绩下跌;净利润方面,3家企业均亏损规模扩大,光力科技、新强联、凯旺科技净利润分别约为-0.65亿元、-0.94亿元、-0.24亿元,分别同比下降240.93%、185.70%、21.18%。

而山西仅有一家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且业绩波动较大。上半年,唯一代表东杰智能营收净利双降,营收同比下滑5.60%,达0.43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12.55%,达0.38亿元。

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细分领域,华中六省在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布局最多、耕耘深久。

截至目前,华中六省拥有43家从事高端装备制造的上市企业,其中,主营智能制造装备的有32家,占比近75%。具体来看,湖北8家、湖南7家、安徽7家、江西5家、河南4家、山西1家。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规模已超过3.2万亿元,在智能化升级的趋势下,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前景向好。不过,据《FESCO:2024智能制造行业洞察报告》分析显示,当前制造业低端产能过剩,先进装备、核心部件等中高端产业的保障能力尚无法得到有效满足,中高端市场发展缺乏技术和基础设施支持,业内企业走势分化。

在此背景下,2024年上半年,华中六省32家智能制造装备上市公司共实现营收148.51亿元,同比下降1.49%,净利润8.7亿元,同比下降39.7%,业绩表现呈现省际差异。

其中,湖北、江西两省高端装备中的智能制造上市公司整体实现业绩增长,营收增幅分别达32.63%、19.95%,净利增幅分别达252.73%、60.58%。湖南、山西、安徽及河南四省上市公司则整体业绩下滑,净利失速,行业盈利能力走低。其中,安徽降幅最大,营收同比下滑12.13%,净利同比下滑350%。

上半年,湖北8家智能制造装备上市公司平均销售毛利率36.46%,较上年同期增加5.45个百分点,行业产品整体盈利能力实现一定提升。

比较来看,湖北省的东田微和泰祥股份业绩表现良好,营收净利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东田微增长显著,上半年实现收入2.64亿元、归母净利润2444.31万元,扭亏为盈,增幅分别达84.97%、403.35%。

“因移动设备及汽车制造等下游终端客户需求复苏,叠加摄像头滤光片产品毛利率同比增加20.54%,公司主营摄像头滤光片产品销量增加拉动总体业绩成长”。针对业绩情况,东田微在中报中解释称。

净利降幅最大的安徽,7家智能制造装备上市公司上半年共实现营收16.64亿元,净利润-0.36亿元,分别同比下滑12.13%、350%。其中,从事细分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埃夫特实现收入6.8亿元,同比下降23.92%;净利亏损规模最大,达-0.83亿元,跌幅40.47%,大幅拉低安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整体净利水平。

对本期经营情况,埃夫特表示,“由于下游制造业投资未达预期,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整体低于预期水平。公司上半年机器人整机销量虽较上年同期增长约29%,但由于市场价格竞争加剧,板块收入下跌。” 

此外,河南省智能制造装备上市公司上半年整体业绩走低。其中,聚焦半导体封测装备产品的光力科技、主营轴承业务的新强联净利润同比下滑240.93%、185.7%,由盈转亏,实现净利-0.65亿元、-0.94亿元。

“受部分国际地缘形势紧张及半导体行业下游需求整体复苏不及预期、 封测产能利用率不高等不利因素影响,导致公司主营半导体设备业务营收下降。”光力科技在中报中解释称。新强联则表示,因风电产业竞争加剧和下游风机厂商降本压力,风电行业阶段性承压,影响公司业绩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除六省共同发力的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外,湖南、安徽、江西、湖北四省共11家A股上市公司另辟细分赛道,发力轨道交通设备制造、航空装备、卫星制造及应用等高端装备制造行业。

其中,湖南3家、安徽3家集中在轨道交通设备制造、航空装备领域;江西3家分属轨道交通设备制造、航空装备、卫星制造及应用行业;湖北2家发力航空装备、轨道交通设备制造。

从营收净利规模看,湖南省特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领跑其他3省。上半年,湖南特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共实现营收114.37亿元,净利润16.37亿元;安徽共实现营收9.86亿元,净利润1.77亿元;湖北共实现营收14.64亿元,净利润1.27亿元;江西共实现营收7.62亿元,净利润1.55亿元。

从净利成长来看,上半年,江西3家特色高端装备上市公司均实现净利增长,其中,得益于制导装备固体发动机动力模块业务成长,国科军工净利增幅最大,同比增长76.12%,实现净利润0.83亿元。主营火工品及其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新余国科,因上半年军品和民品业务成长,实现净利润4368.79万元,同比增长9.24%。

而或受需求延期、价格变动等因素影响,安徽2家航空装备领域企业净利实现负增长。上半年,深耕军用飞机复材零部件和导弹复材零部件的佳力奇净利润0.62亿元,同比下降31.64%;主营航空装备及特种制冷业务的江航装备则实现净利润1.04亿元,同比下降22.2%。 

着眼细分领域,今年上半年,湖南、安徽、江西、湖北四省轨道交通设备制造板块上市公司业绩表现最佳,航空装备板块则呈现波动。

具体来看,湖南、安徽、江西3省4家轨道交通装备领域上市公司均实现营收增长,共实现收入114.53亿元,净利润16.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0.26%、0.24%,平均销售毛利率达37.04%。

湖南、安徽、江西、湖北四省5家航空装备领域上市公司,共实现营收14.31亿元,净利润2.52亿元,平均销售毛利率29.15%。其中,安徽佳力奇、江航装备营收净利均下滑。湖南航天环宇、江西新余国科则实现营收净利双增,行业业绩表现呈现地域分化。

作为装备制造产业中技术密集度最高的领域,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实现创新性突破离不开持续的研发投入。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华中六省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整体投入研发23.93亿元,较去年同期提升6.64%。

智能制造装备、轨道交通设备制造、航空装备、卫星制造及应用等细分领域分别投入研发费用12.02亿元、9.92亿元、1.44亿元、0.72亿元,超六成的上市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进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其中,六省智能制造装备领域或受行业整体净利走低影响,研发费用同比小幅滑落。

从省份来看,湖南以15.86亿元的研发费用投入大幅领先,后面依次为安徽、湖北、江西、河南、山西分别投入2.96亿元、2.13亿元、1.40亿元、1.39亿元、0.19亿元。除山西外,其他省份研发投入均实现增长。

此外,在六省布局的高端装备制造赛道中,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上市公司整体ROE较上年同期有所下滑,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设备制造领域上市公司投资回报水平相较领先,上半年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8.87%、5.31%。

在当前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华中六省承托自身产业基础、资源禀赋,以资本招商为引擎,差异化布局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凭借在工程机械和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深厚积累,湖南持续巩固领先优势,以“工程装备+轨道交通”为重要引擎,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培育壮大包括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装备在内的一批优势特色集群,谋求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通过盘活既有的水陆空区位优势资源,湖北瞄准航空航天与绿色智能船舶等细分领域重点发展,水空并进,将区位优势加速转化为经济枢纽优势,努力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力争到2025年,高端装备产业规模达到5500亿元,到2030年形成若干具备国内领跑、国际较强竞争力的高端装备产业。

河南则在巩固传统制造业的优势地位的同时,以制造强省为目标,强化“高精尖”产业谋划布局。通过大力发展精密数控机床等高端产品,提升现代农机、矿山装备、盾构装备、起重装备、新型电力装备等高端化水平,锻长长板,打造更多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具有河南特色优势的新型“大国重器”。力争到2025年,高端装备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占装备制造业比重提升到30%。

基于良好创新资源基础,秉持“错位发展、协同发展、竞相发展”的思路,借助“双招双引”,安徽推进高端装备产业“双核多基地”的产业布局,确立包括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在内的7个重点细分领域,致力打造创新高地。

作为传统能源大省的山西,则积极推进能源革命和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以轨道交通、智能煤机、工程机械等领域为主要发展方向,强化高端装备制造供应链稳定性和配套能力,力争到2024年底,全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950亿元,增速达到12%,力求实现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和高端化。

值得关注的是,引资聚链造集群,产业基金正成为华中六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重要抓手。

在2023年6月,安徽成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金,以母子基金方式运作,母基金规模33.68 亿元,子基金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重点投向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3D打印)、航空航天装备等相关领域。并预计形成超百亿元的母子基金群,以“基金+产业”,“基金+基地”的方式助力省内“双招双引”,支持省内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升级。

今年2月,湖北发布遴选基金,其中,高端装备产业基金计划设立1支分母基金或3支子基金,分母基金规模100亿元,单支子基金规模不超过30亿元,争取国家军民融合基金支持,主要投向智能制造装备(工业母机、机器人等)、航空航天、高端能源装备、绿色智能船舶等相关领域。 

放眼当下,华中六省地处中国腹地,贯通南北、连接东西,以全国1/10的国土面积承载全国超1/4的人口,战略地位凸显。如今,站在产业变迁节点上,六省谋定方向、抓住机遇,引资引智,以差异化战略发力高端装备制造推动产业升级,筑造现代化产业体系“脊梁”,迈大崛起步伐。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时代电气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