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3家券商同1天被通报,2家被暂停债券承销!年内券商收罚单约500张)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赵鹏
来源:图虫
13家证券公司收罚单,投行领域格外受关注。
近日,证监会官方网站通报11家证券公司投行业务内部控制及廉洁从业专项检查情况。
根据证监会公告,从检查情况看,大部分证券公司较为重视投行内控基础制度建设,由业务部门、质量控制、内核合规构成的“三道防线”内控体系运行总体有效,项目执业质量水平有所提升,但是个别证券公司仍存在投行内控把关不严等问题,一些项目尤其是债券承销项目尽调核查工作不到位,没有全面落实勤勉尽责的要求。
从通报情况看,开源证券、中原证券(601375.SH)2家公司被采取暂停公司债券承销业务6个月的行政监管措施。随后,中原证券公告表示,目前公司其他业务经营正常。
此外,深圳证监局也对国信证券、华泰联合证券投行业务的不规范行为开出罚单。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证券公司及其分支机构、证券从业人员共收到各类罚单至少有477张,已超过去年全年。具体来看,罚单主要集中于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涉及387名相关从业人员。
投行业务受关注
根据公告来看,多家券商因债券发行业务被罚。
证监会表示,开源证券被查出在个别公司债券项目中未勤勉尽责,导致募集说明书中存在误导性陈述。在承销多项绿色债券时未审慎核查把关,造成债券发行人依托虚假、无收益或有明确资金来源且即将建成等项目违规融资、重复融资,约定用于绿色项目的资金被挪为他用。
公告显示,中原证券帮助债券发行人与投资者签订债券咨询服务协议,以给予票面利息补差费用的形式非市场化发债。还存在对个别公司债券项目中发行人偿债能力核查不充分,个别项目持续督导期未发现发行人财务造假的情况。此外,中原证券还存在原质控部门负责人领取项目承揽奖同时参与质控相关工作,质控底稿验收把关不到位等。
一位曾担任非银分析师的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近年来IPO节奏明显放缓,优质的IPO项目主要集中在“三中一华”手中。这使得很多股权项目偏弱的中小券商手中IPO项目变得更加稀缺。因此,这部分中小券商投行业务更加依赖债券项目。
除了开源证券和中原证券,中信建投(601066.SH)、申万宏源(000166.SZ)、海通证券(600837.SH)、银河证券(601881.SH)、东方证券(600958.SH)、光大证券(601788.SH)、东北证券(000686.SZ)、兴业证券(601377.SH)、中航证券等公司视违规问题情节轻重分别被采取监管谈话、责令改正、出具警示函等行政监管措施。此外,深圳证监局也对国信证券、华泰联合证券投行业务的不规范行为开出罚单。
从罚单下达的时间看,申万宏源罚单决定日期为8月2日,开源证券、国信证券、华泰联合证券的处罚决定日期均为10月17日,而剩余9家证券公司的处罚决定日期都在上半年。
另外,证监会对43名直接责任人员及负有管理责任的人员分别采取监管谈话、责令改正、出具警示函等行政监管措施。人员涵盖公司主要负责人、分管投行业务负责人、内核负责人、质控部门负责人、业务部门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并要求公司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内部追责。
监管罚单年内达477张
今年以来,证券监管部门执法“长牙带刺”、有棱有角,从严从重从快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实现监管全覆盖,以维护市场秩序。为了维护市场公平性,证券监管部门对券商等中介机构开出的罚单明显增多。
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20日,今年券商及其分支机构、证券从业人员共收到各类罚单至少有477张,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监管部门对券商共开出的323张。从被处罚业务类型来看,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领先,资管业务次之。
上述前非银分析师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经纪业务条线分支机构、人员众多,在操作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漏洞,进而引起监管关注。但近年来,随着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质量格外关注,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投行业务线的处罚也开始增加。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2022年11月,证监会曾针对证券公司投行业务内部控制及廉洁从业进行专项检查并做通报。彼时,证监会表示,将常态化开展投行内控现场检查,从“带病申报”“一查就撤”、执业质量存在严重缺陷等典型问题入手,重点检查投行内控制度是否健全等,促进保荐机构真正发挥“看门人”功能,为注册制行稳致远夯实基础。
在监管力度愈发严格的背景下,不仅各家证券公司密集收到罚单,券商从业者的违规行为也难逃监管“法眼”。截至目前,今年已有387名相关从业人员被监管采取监管谈话、责令改正、出具警示函等行政监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