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行业新闻 - 正文

氢向深海征程再进一步,有望实现海上能源枢纽愿景

来源:财经报道网 2025-03-28 16:55:3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氢向深海征程再进一步,有望实现海上能源枢纽愿景)

3月27日,海洋氢能开发技术与应用国际研讨会在2025国际氢能大会暨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展览会上成功召开,推动海洋氢能技术突破、场景创新与产业协同,群策群力共建标准、共拓场景,构建中国海洋新能源产业新格局。

研讨会上,中国氢能联盟秘书长、国家能源集团氢能事业部主任、国华投资(氢能公司)总经理刘玮作了《海洋氢能发展展望及“海上氢氨醇一体化能源岛示范”实践》开幕报告。中国船级社(CCS)海工技术中心副主任李红涛为国家能源集团氢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和国能氢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海洋氢能制-储-输-用全链示范项目颁发图纸符合性证书。

图丨海洋氢能制-储-输-用全链示范项目

项目图纸符合性审查授证仪式

开幕报告深刻分析了海洋氢能的战略意义、国内外海洋氢能发展现状,刘玮指出,海洋氢能的三大场景是近岸“半海半陆式”海风陆制助力工业脱碳、远海“全海式”海上氢氨醇综合能源枢纽、“零碳岛屿”海洋氢能一体化供能解决方案。根据中国氢能联盟对路径的思考,海洋氢能有望实现海上能源枢纽愿景,建议从技术、装备、法规和产业政策维度推动海洋氢能发展,打造海洋氢基能源网络,推动全球海洋氢能法律框架和国际公约建立。

刘玮分享了国家能源集团海洋氢能“三步走”战略,即一期已建成围绕山东烟台海上漂浮式光伏固定式平台制氢/氨/醇项目,以海上电氢醇试验打通全技术链条,打造海洋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及海上新能源制氢及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二期到2027年,在江苏盐城建设海上风光同场半潜式兆瓦级制氢百吨制醇项目,打造海上综合能源平台及海上标杆工程,打造海上可再生能源平台关键技术及兆瓦级长时间应用示范;三期到2030年,规划南海深远洋海上风电浮式千吨级制绿色氢基燃料项目,实现绿色燃料批量化生产,贯通海洋氢能商业化,打造深远海海洋能源岛,走通海洋氢能商业化。

主题汇报聚焦海上制氢技术全链条突破,展示了多项国际领先成果。中集集电推出耐腐蚀碱性电解槽技术、上海交通大学提出PEM电解槽海上规模化方案、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研发的兆瓦级直接电解海水装置突破传统淡水电解限制、清华大学分布式工业级制氢装备的成功应用验证了模块化技术在真实海洋场景的可靠性、金风科技提出风电制氢与储能协同调度模型实现能源高效消纳、中国船级社发布的《海洋制氢平台设计指南》为全球首个针对海上制氢设施的设计规范填补行业空白、中广核新能源打造“氢能+风电”融合标杆、申能集团提出“海上风电浮式平台制氢”工程示范计划。

海洋氢能是关乎能源革命和海洋强国建设相互交融的战略性命题,是全球氢能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将是深远海风电大规模开发破局点,通过将风光资源就地转化为绿氢及氢基燃料,不仅破解深远海可再生能源消纳难题,价值链向氢基绿色燃料延伸,将有力支撑全球绿色航运走廊建设,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氢基燃料国际贸易的战略性抓手,推动国际氢能贸易开展,助力海洋氢能实现零碳化商业应用。随着行业展望的落地、示范项目的推进以及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向海图强”的科技攻坚战已经打响,氢向深海征程将正式开启。

本次研讨会汇集国家能源集团、中国船级社、中集集团、金风科技、中广核新能源等龙头企业,以及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顶尖科研机构,覆盖技术研发、装备制造、标准制定、项目示范全链条,吸引了全球近300位海洋工程与氢能领域专家、企业代表及科研机构负责人,围绕海上制氢关键技术、装备集成、标准制定、示范项目分享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本文来源:财经报道网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集集团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