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铁建重工2024年报解读 创新驱动全球拓展 新质生产力构筑增长新曲线)
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经历深度调整的背景下,铁建重工提交了一份体现其韧性和创新精神的年度报告。3月28日晚间,铁建重工公布了2024年的年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年度营业总收入达到100.46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大幅增长190.62%,达到20.45亿元,海外业务收入更是实现了122.48%的飞跃式增长。这份年报不仅展现了企业在传统优势领域的持续领先,更凸显了在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全球化布局方面的战略远见。
大国重器引领行业升级
作为全球隧道工程装备制造的领军企业,铁建重工2024年在掘进机领域再创佳绩。报告期内,隧道掘进机板块实现营业收入61.33亿元,同比增长23.07%,其中智能型及超大型盾构机收入增长75.91%,竖井斜井与硬岩TBM收入增长66.89%。这一亮眼表现得益于公司在超大直径、智能化装备领域的持续突破。
公司年内成功研制的我国自主研制最大直径(16.64米)盾构机“江海号”、全球最大直径(23米)竖井掘进机“梦想号”等重大装备,不仅荣获央企十大“国之重器”称号,更在国家重大工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装备在长岭皮水库综合治理工程、江西奉新抽水蓄能等水利水电项目的成功应用,标志着公司在新能源基建配套领域的拓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海外收入翻倍增长
2024年,铁建重工的国际化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公司海外新签合同/中标额达30.68亿元,同比增长48.94%;海外业务收入14.03亿元,同比大增122.48%,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升至14.04%。这一成绩的取得源于公司在全球市场的精耕细作。
通过设立阿联酋、意大利中心仓库,创建12个区域经营部,公司构建了覆盖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的营销网络。在产品出口方面,不仅传统优势产品持续发力,掘锚一体机更实现首次海外销售突破。在土耳其巴巴卡亚引水隧道、沙特矿山等国际重点项目中的成功应用,进一步提升了“CRCHI”品牌的全球影响力。
新质生产力培育成效显著
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铁建重工交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单。2024年,公司成功研制国产首台套装备18项,包括全球首台隧道超高性能混凝土喷混台车、国产首台滚刀式岩石掘进机、国产首台智能番茄收获机等创新产品。这些成果的取得源于公司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创新机制优化。
在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公司实现国内首台Ф6.8m分体式大直径主轴承试制,完成多台Ф6.0m、Ф7.6m等超大直径主轴承再制造业务,突破了这一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卡脖子”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方面,中国铁建高端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成立,以及“十位一体”创新平台的持续完善,为公司技术创新提供了强大支撑。
智能制造赋能高质量发展
铁建重工在2024年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公司示范试点“5G+工业互联网”车间应用,大幅缩短制造周期;研发的智慧大脑平台实现全流程信息系统集成,辅助企业智慧化管理。在AI技术应用方面,公司重点布局“AI+管理”与“AI+装备”两大方向,在园区安全管理、生产精细化管理等场景取得初步成果。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基于大模型技术开发的智能运维客服系统,以及地下矿山采掘装备智能化控制系统,为产品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这些数字化成果的落地应用,正在重塑公司的高端装备制造体系。
绿色制造与精益管理双轮驱动
在绿色发展方面,铁建重工锚定“绿色化”发展方向,研发的低碳节能装备为国家“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持。在管理提升方面,公司连续两年获评国务院国资委“科改”标杆企业,通过机构改革、竞聘上岗等市场化机制持续激发组织活力。
供应链管理方面,公司构建战略供应商联盟,织密风险防控体系,不断提升供应链协同水平。这些管理创新举措,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随着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持续推进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铁建重工在超大直径盾构机、智能建造装备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将迎来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公司布局的高端智能农机、高原空间站等新产业,有望培育成为新的增长点。
铁建重工2024年年报展现了一家高端装备制造龙头企业的战略定力和创新活力。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全球化布局,公司正在构建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在新质生产力培育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更为企业长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历史进程中,铁建重工正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战略眼光,谱写新的发展篇章。
本文来源:财经报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