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行业新闻 - 正文

江顺科技IPO获批 新能源汽车加光伏双轮驱动 进入战略发展新纪元

来源:财经报道网 2025-04-02 14:53:5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江顺科技IPO获批 新能源汽车加光伏双轮驱动 进入战略发展新纪元)

近日,中国铝型材挤压模具及配套设备领域的领军企业——江苏江顺精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顺科技”)IPO获批注册,拟于深交所主板上市。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公司即将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进一步巩固其在国内铝型材配套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为全球铝加工产业链的升级注入新动能。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顺科技凭借20余年的技术积淀、全产业链服务能力和前瞻性的市场布局,已成为推动铝型材行业向精密化、智能化、轻量化发展的核心力量。


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与创新引擎


江顺科技的行业地位始于其对技术创新的极致追求。公司不仅是国内少数能够同时提供铝型材挤压模具、挤压配套设备及精密机械零部件一站式服务的企业,更是行业技术规范的引领者。作为有色金属行业首部铝型材热挤压模具行业标准的主持起草单位,江顺科技的技术权威性早已获得业界公认。依托“院士工作站”和“省高精度工业模具数字化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大科研平台,公司构建了从理论研发到产业化应用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拥有277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61项,这些技术成果覆盖了从直径50mm的微通道模具到1200mm大规格模具的全系列产品,其制造精度、综合寿命和稳定性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被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评价为“行业标杆”。


在铝型材挤压配套设备领域,江顺科技通过物联网技术赋能传统制造,自主研发的智能化生产线实现了从冷床、加热炉到牵引机、淬火系统的全流程集成。这种系统化能力使得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全产线的采购需求,显著提升了下游铝型材生产企业的效率和品控水平。而在精密机械零部件板块,公司产品已成功应用于中车公司、庞巴迪集团等全球轨道交通巨头的核心部件,并进入风电新能源领域,展现出技术跨界的强大适应性。


绑定头部客户,构建行业生态壁垒


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定制化服务能力,江顺科技已建立起难以复制的客户资源优势。在国内市场,公司与华建铝业、栋梁铝业、鑫铂股份、豪美新材等铝型材行业前十强企业形成深度绑定,同时服务于敏实集团、旭升集团等汽车轻量化领域龙头;在国际市场,公司与南非WISPECO等知名铝型材制造商保持长期合作,产品远销海外。这种高端客户集群不仅为公司贡献了稳定的业绩增长——2022至2024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12.85%,更通过“模具+设备”的协同效应构建了独特的商业模式:一方面,模具作为易耗品带来持续订单,另一方面,设备销售带动后续模具增量需求,形成良性循环。


在精密机械零部件领域,江顺科技与中车公司、Traktionssysteme Austria GmbH等客户的合作已超过十年,印证了其在非铝加工领域的拓展实力。这种多元化的客户结构有效对冲了单一行业波动风险,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达11.36亿元,扣非净利润连续三年保持增长,展现出较强的抗周期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头部客户对供应商的严苛认证体系天然形成了行业准入壁垒,而江顺科技通过参与客户前沿项目研发,持续强化其作为“技术伙伴”而非简单供应商的角色定位,进一步巩固了市场竞争优势。


乘势新兴市场,打开成长天花板


当前,全球铝加工行业正迎来结构性机遇。随着“以铝代钢”“以铝节木”趋势深化,铝型材在新能源汽车、光伏、轨道交通等领域的渗透率快速提升。数据显示,我国铝型材产量从2018年的4554.6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6783.1万吨,其中光伏边框、汽车轻量化组件等高端工业铝材占比显著提高。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电池托盘、车身结构件等应用推动铝型材需求爆发式增长;在光伏行业,每GW光伏组件约需0.8万吨铝边框,随着全球光伏装机量攀升,相关模具和设备市场空间将持续扩容。


据测算,每吨铝挤压材需消耗约270元模具成本,随着下游新兴应用放量,行业规模有望突破百亿级。江顺科技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其募投项目“铝型材精密工模具扩产建设项目”和“铝挤压成套设备生产线建设项目”将突破产能限制,同时通过自动化改造提升生产效率,进一步抢占高端市场份额,为江顺科技提供持续增长动能。


从江南小厂到行业巨头,江顺科技的成长轨迹印证了中国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蜕变之路。在资本市场的加持下,这家以技术创新为基因的企业,正朝着“全球铝型材配套解决方案领导者”的目标稳步迈进,其发展历程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奋斗史,更成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崛起的生动案例。



本文来源:财经报道网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豪美新材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