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冰火两重天!钢企业绩大分化,宝钢盈利超70亿,鞍钢亏损超70亿)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张汀雯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2024年,钢铁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传统用钢行业下行压力加大、原燃料价格易涨难跌,行业运行持续呈现高产量、高成本、高出口、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的“三高三低”局面,行业进入“减量发展、存量优化”阶段的特征日益明显。
在此背景下,A股上市钢企2024年业绩出现严重的两级分化。一方面,部分企业盈利坚挺,如宝钢股份(600019.SH)狂赚超70亿元、中信特钢(000708.SZ)赚超50亿元、南钢股份(600282.SH)、中信金属(601061.SH)华菱钢铁(000932.SZ)也赚超20亿元;另一方面,鞍钢股份(000898.SZ)、本钢板材(000761.SZ)、马钢股份(600808.SH)等钢企深陷泥淖,分别亏损超70亿元、超50亿元和超40亿元。
2024年两极分化严重
2024年,全国钢铁产量同比下降,钢材消费需求持续下降。2024年,全国生产粗钢10.05亿吨,同比下降1.7%;出口钢材1.11亿吨,同比增长22.7%,折算成粗钢净出口约1.13亿吨,同比增长31.5%,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受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等影响,2024年我国建筑业用钢占比进一步下降至50%。与此同时,制造业用钢需求保持增长,占比从2020年的42%提高到2024年的50%,成为拉动需求增长的重要力量。
消费方面,2024年粗钢表观消费量下降至8.92亿吨,较2020年的高点下降1.56亿吨。钢材价格同比下降,铁矿石等原燃料价格高位运行。2024年,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平均值为102.47点,同比下降8.39%。
鉴于此,钢企业绩亦随之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南钢股份在2024年实现了逆势增长,其归母净利润为22.61亿元,同比增长6.37%;而宝钢股份、中信特钢虽出现下滑态势,但仍保持在高盈利水平。2024年,宝钢股份实现归母净利润73.62亿元,中信特钢则实现归母净利润51.26亿元。
其中,宝钢股份海外基地布局实现历史性突破,第一家海外全流程钢厂沙特宝海钢铁公司成立,产品出口突破600万吨创历史新高。到今年一季度,更是实现出口接单量155万吨,同比提升2.3万吨。
而中信特钢2024年完成绿色低碳产品开发共计55个,实现销量125.7万吨。其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02亿元,同比改善85.11%,主要系资本性开支减少。
另外,2024年,中信金属、华菱钢铁也赚超20亿元,鄂尔多斯(600295.SH)、久立特材(002318.SZ)则赚超10亿元。
在 A 股上市钢企中,2024 年亏损最为严重的是鞍钢股份。其归母净利润为亏损71.22亿元,同比下滑118.80%;且鞍钢股份2024年资产负债率达51.61%,较上年末上升8.64个百分点。
鞍钢股份表示,面对钢铁市场下行压力,在采购端加强市场研判,推进择机采购;销售端加强调品增效,扩大出口;制造端强化运营提效、统筹系统降本。上下严控费用,全力减亏控亏,但仍未能完全弥补购销两端市场持续收窄减利影响,导致亏损额增加。
本钢板材的亏损额度仅次于鞍钢股份,其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亏损50.37亿元,同比下滑192.72%。且客户与供应商集中度较高,关联交易频繁。2024年,本钢板材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额的19.24%,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年度采购总额的45.40%,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中关联方采购额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高达36.71%,显示出其在采购环节存在较高的关联交易依赖。
而马钢股份2024年归母净利润也亏损了46.59亿元。虽然其海外收入增长了38.23%,毛利率提升10.07个百分点,成为少数亮点,但整体影响有限。
4月18日,马钢股份还宣布,拟向关联方宝钢股份转让其全资子公司马鞍山钢铁有限公司(“马钢有限”)35.42%股权,预计交易金额约51.39亿元。同时,宝钢股份拟以现金方式向马钢有限增资38.61亿元。上述交易完成后,马钢股份将和宝钢股份分别持有马钢有限51%和49%的股权。
另外,安阳钢铁(600569.SH)、重庆钢铁(601005.SH)亏超30亿元,酒钢宏兴(600307.SH)、山东钢铁(600022.SH)亏超20亿元,八一钢铁(600582.SH)、凌钢股份(600231.SH)、三钢闽光(002110.SZ)、中南股份(000717.SZ)亏超10亿元。
一季度市场普遍回暖
对于钢企业绩出现严重两极分化现象的原因,5月8日,上海钢联钢材事业群分析师吴建华向时代周报指出,系传统地产基建用钢需求下滑,粗钢表观消费下降所致。
“部分企业保持高盈利状态,主要原因在于这些企业一方面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大高端产品产销比例,降低传统低附加值产品产量,提升整体产品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在资源保障方面,通过长协、海外矿山投资等形式稳定原料供应,降低采购成本。另外高盈利企业注重产品结构多元化发展,同时积极拓展外贸业务,获得较大的利润空间。”
“而亏损企业方面,产品结构调整较差,对传统建筑材依赖较大,同时成本控制能力弱,产品单一,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且在国际市场竞争力有限,出口业务占比较小,综合经营能力不佳”,吴建华进一步指出。
到2025年一季度,钢企业绩出现了普遍回暖的迹象。
其中,宝钢股份、中信特钢、华菱钢铁延续了盈利态势,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4.34亿元、13.84亿元和5.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4%、1.76%和43.55%。
而在2024年陷入严重亏损的钢企也有所改善,如鞍钢股份、马钢股份、本钢板材虽仍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5.54亿元、亏损1.44亿元和亏损7.66亿元,但其同比均分别出现增长66.55%、53.67%和14.87%,减亏趋势明显。
对此,吴建华认为,一方面,一季度原材料价格明显走弱,煤焦、铁矿石价格同比下跌约20%左右,成本下降明显;另一方面,多数企业生产效率提高,部分企业通过推进技术升级和管理创新,提升生产效率,持续优化生产流程,加快钢铁产品结构优化,进而提升盈利水平。
对于未来钢铁市场行情走向,吴建华认为,五一假期市场有一定累库,价格上涨压力相对较大,整体呈现前高后低的价格走势。一方面,目前钢厂利润尚可,主动减产预期不强,供给较消费来看压力相对偏大;另一方面,金三银四传统消费旺季基本过去,市场后期将交易淡季提前累库预期,供需差值进一步收缩;另外,尽管月初央行降准降息,重磅利好政策落地,市场表现孱弱,弱现实格局短期难以扭转,基于情绪影响下价格或将震荡偏弱运行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