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永辉这样做自有品牌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5-10 11:49:3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永辉这样做自有品牌)

今年3月,名创优品董事长叶国富出任永辉超市(603933.SH,下称“永辉”)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后,首次以新身份亮相永辉的供应商大会,并宣布了供应链变革计划:砍掉中间环节,采用裸价直采,和供应商建立简单、真诚、阳光的合作关系,保障商品品质。

还有一项重要的计划是,3年内与供应商共同孵化100个亿元级单品。2025年,永辉计划上架60个自有品牌的新品,孵化10个1亿元级别的超级战略大单品。通过供应链生态建设,预计在3到5年内,推动自有品牌达到永辉整体销售额的40%。

据永辉副总裁、全国调改项目负责人王守诚介绍,根据区域和门店不同,目前永辉自有品牌的销售额贡献为5%到15%不等。

40%的销售额占比目标,基本与国际零售巨头的自有品牌营收贡献相当。根据沃尔玛中国此前公布的数据,山姆自有品牌Member’sMark销售占比达30%。开市客数据显示,2024年,其自有品牌Kirkland贡献了其三分之一的收入。

难破解的货架经济学

“自有品牌是连锁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取得新突破的创新模式。”永辉在其官网介绍,永辉的自有品牌开发起步于2002年。并且,永辉在早期就提出建设自有品牌是了解消费者需求变化的体现,也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2011年,永辉提出要培育自有品牌“半边天”。

目标似乎总是遥不可及。在2016年至2020年的《公司战略发展纲要》中,永辉再提,自有品牌的销售占比要达到15%到20%。

在此期间的2017年初,永辉通过子公司收购了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服务企业达曼,该公司被称为开市客、7-ELEVEN的幕后英雄。此举也被外界解读为,永辉借助达曼的国际资源,加码自有品牌,强化供应链的重要动作。

2016年,永辉曾提出“云超”“云创”“云商”“云金”四轮驱动发展战略,其中,云商主要聚焦供应链服务和自有品牌业务。

一位曾供职于永辉自有品牌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向经济观察报介绍,彼时永辉提出的目标是自营品占营收比为2018年达到3%、2019年为5%、2020年为8%,该团队有50至60人。

该人士介绍,永辉自营品的团队会根据各区域的需求、消费者趋势等开发品类,寻找供应商、推出商品。永辉会不定期举办内部的采购会,各区域采购投票,人数过半,自营品才能真正上市。彼时,永辉的全国门店被分为10个战区。

然而,在自有品牌的推广上,总部对于各区域没有强制性要求,很多自营品在推广中频频遇阻。比如,团队开发了一款火锅底料,自营团队认为这款产品符合当时的消费潮流,团队提交了3次。但在采购会上,各区域采购总监投票人数没有过半。

王守诚解释,这与永辉的收入模式有关,门店的盈利基本靠后台的收入,即向品牌方收取进场费、促销费、堆头费等。简单理解,那时的永辉是靠“卖货架”赚钱,门店更愿意把货架的好位置留给品牌方来卖钱,自有品牌产品只能靠边站。

颠覆思维和运营模式

在自有品牌的开发上,永辉一直很执着。

调改之前的2023年,永辉自有品牌的销售额为35.4亿元,约占营业收入5%,同比增长8.26%。

永辉在财报中提到:“公司深耕供应链,已合作寻源厂家101家,建立 19个自有种植/养殖基地,如北大荒大米种植基地、谷润小花糯玉米/拇指玉米种植基地等;搭建源头直采项目27个,如蜜瓜项目、牛羊肉卷项目等;同时协同平台营采联合采购赣南脐橙,协同进口部联合采购椰青等。”

2024年,永辉进入向胖东来学习的调改阶段。王守诚说,在被调改的门店,永辉率先砍掉了自有品牌的SKU(最小存货单位),也精简了自有品牌的团队。

向胖东来学习时,王守诚看到,胖东来希望推出一款辣椒酱产品,几个工作人员在全国范围内寻找符合自己要求和标准的供应商,几个月下来无果,这个自有品的开发就此结束。

这个过程让王守诚颇为惊讶。在他看来,包括永辉在内的很多企业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考虑到不浪费几个工作人员的差旅费,也要做出产品给个交代,不会像胖东来直接放弃。

胖东来2024年公布的信息显示,其自有品牌SKU有100多个,销售额(含中厨)占比为30%。未来3年,胖东来自有品牌的销售占比至少要突破50%。

自有品牌商品较高的毛利率也帮助胖东来拥有4%至5%区间的毛利率水平,零售行业通常的毛利率在3%以下。

王守诚认为,胖东来做自有品牌的逻辑是以商品和顾客为核心。永辉也要向其学习,这就意味着永辉要颠覆原有的思维和运营模式。

面对40%的收入占比目标,永辉的自有品牌的开发究竟要怎么做?如何去颠覆原有模式?王守诚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解答。

|对话|

经济观察报:永辉提出要升级供应链,外界分析,这是因为既要在供应链上获取更强的议价能力和成本效应,也是为开发自有品牌铺路,这个分析对吗?

王守诚:永辉进行供应链的升级,是因为原来的体系“跑”了很多年,但这个体系已经衰落,整个行业和友商都面临同样的问题。永辉要跳出原来的曲线,完全“去后台化”。

传统意义上,超市是品牌商的搬运工,只要帮品牌方把商品搬到货架就可以。我们原来不是卖商品的,其实是卖货架的。

现在,永辉要去掉赖以生存的后台收入。这意味着永辉要聚焦商品,供应链也要聚焦到顾客和商品上。永辉的出发点已经不一样了。

另一方面,消费趋势不断变化,渠道也在不断丰富,现在已经是买方市场。谁更了解用户、能洞察到用户需求、帮助用户开发出好商品,才能得以长远发展。

永辉的供应链升级是按照商品逻辑在进行。我们希望与头部供应商保持一种以商品为焦点的合作模式,实现彼此互利。这件事在永辉内部被放到了最高位。

在供应链大会上,我们宣布要与上百家头部供应商的第一负责人进行面对面交流。供应商大会第二天早上起,连续2天,我们见了40多位重要品牌的负责人。

大家达成一个共识,以前品牌商在渠道投入了大量费用,但产出不是很好,渠道的结果也不好。现在我们要抛开这种无效的投入,聚焦到商品上。

经济观察报:聚焦商品体现在哪里,永辉怎么和供应商谈?

王守诚:我们强调“一个反对”,即反对换一批采购员换一批供应商的做法,要建立稳定、阳光、开放的供应链。

调改后,永辉可以给品牌方更好的展示权限、足够的曝光和产出,也能给“新奇特”产品展示机会。永辉现在的客群跟优质品牌商的优质产品更加匹配。

此外,原来货架的好位置是卖出去的,现在完全按照商品中心的规划来落实。每家店、每个货架端放什么商品,商品中心统一调配,也敢于承诺给供应商。

经济观察报:核心供应商也有自己的品牌,想要进入到永辉的渠道,二者怎么平衡?

王守诚:在自有品牌开发上,永辉和核心供应商要打造更为深度的合作模式。我们带着终端的预期需求、更明确的消费者画像,与核心供应商打造符合未来趋势的商品。

如果单纯做贴牌产品对品牌是有伤害的,且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更没有体现差异化优势。我认为,现在永辉强调的自有品牌开发,是对品牌商更有帮助的合作,双方共同研发和推进,而不是一方单向地获取。

经济观察报:永辉做自有品牌多年,原来的开发有哪些问题,现在怎么去解决?

王守诚:永辉以前做自有品牌的思路是SKU很多,恨不得每个品类都有自有品牌。但在门店端,当自有品牌没有核心竞争力、没有给顾客传递价值时,门店对自有品牌的推广和执行力度是不够大的。当然,我们会强制门店把好位置留给自有品牌的商品,但门店会比较反感。所以在过往体系里,自有品牌的建设始终没有形成合力。

目前,永辉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由原来“全国—省区—区域—门店”的架构,改成现在“全国—大区—门店”的架构。门店的商品都由商品中心来规划,实现统一管理。

经济观察报:现在永辉开发自有品牌的原则和标准是什么?

王守诚:我们自有品牌开发的理念是围绕对顾客负责的原则,找到能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商品。比如某个品类,品牌商已经做得很好了,自有品牌的优势和差异是什么、给顾客带来的价值是什么,这个逻辑要讲清楚。

举个例子,我们现在正和胖东来的团队寻找奶源,开发一款奶制品,找了快3个多月。在我们考核的标准中,不只对奶源、产品标准有要求,对产品倡导的理念也会提出要求。自有品牌也要讲清楚商品的文化价值,这点也很重要。

胖东来自有产品开发的要求就很全面,除了产品标准、工艺标准外,对企业的管理流程也会提要求。

经济观察报:品牌商或许会担心,好位置都留给自有品牌产品?

王守诚:不会。商品中心会规定好服务运营标准,例如货架上摆什么商品、端堆要出现哪些商品等,门店要做好执行落地。商品中心规划的逻辑是,一方面看毛利率,这是一个考核值;另外,动销率也是很重要的考核标准,即一款好位置上的商品能否带动其他商品的销售。哪款商品的动销更高、转换更高,位置就更好。我们对品牌商品和自有商品是一视同仁的,哪个好就往前推哪个。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国际资源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