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区域加码+资本竞逐 上市公司抢滩低空经济万亿市场)
2024年10月,深圳顺丰携手深铁集团,在福田枢纽隆重推出了全国首个轨道物流驿站。这一创新举措,在当时被看作是“空中无人机 + 地面驿站 + 地下无人车 + 地铁”的低空—空铁轨联运物流新时代的开启。
实际上,万亿级的蓝海市场,早就让上市公司开始了在低空经济的抢滩登陆。中国民航局数据显示,到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截至2024年9月,全国低空经济相关企业超5万家,其中上市公司11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211家,形成覆盖制造、运营、服务的全产业链生态。
顶层设计来了,各地加码低空经济布局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国家规划,标志着这一新兴产业正式纳入国家战略。此后,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加快。
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截至2025年5月,全国30个省份将低空经济发展纳入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北京、四川、山东等地推出专项方案。根据公开信息,浙江省计划到2027年建成150个公共无人机起降场;江西省提出2026年低空经济带动全省经济增长超2000亿元;山东省则瞄准“全国创新发展策源地”定位,力争2027年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
在空域管理上各地也在不断“破冰”:成都、深圳等地试点低空空域分类划设,简化飞行审批流程;上海金山无人机基地已开通8条物流航线,日均飞行超百架次。
赛迪的测算显示:2024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预计为6702.5亿元,其中低空航空器制造和运营服务占比55%,间接经济活动贡献约40%。4月29日,全国首个综合保税区低空运输智能通关模式在广州市黄埔区正式启动,实现对无人机运输货物进、出综保区全流程智能监管,有效加速保税货物流转。
5月13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印发《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对低空整机装备攻关等领域的科技攻关提供财政资金支持。该政策将对企业攻关大中型无人机、载人eVTOL、飞行汽车等整机产品按项目投入的30%给予财政资金支持,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此次政策覆盖基础设施、场景应用、科技攻关、低空制造、专项基金等五大板块,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为3年。
技术突破+产业链协同
低空经济已从“政策驱动”转向了“市场+技术”的双轮驱动。地方政府布局既是争夺新赛道的必然选择,更是破解城市病、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系统工程,这也为区域竞争和企业发展留下了巨大空间。
低空经济的爆发,离不开核心技术的突破与产业链的深度协同。快速扩容的市场规模背后是环环相扣的中国制造的整个链条,包括电池、动力、机体等各个行业。在这根链条上,数字化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作为数字经济生态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数字技术为底座,拓展新数字空间、开发新数据资产,发挥数据要素的关键作用,越来越成为低空行业共识。
在制造端,整机研发的技术突破正在引领产业升级。万丰奥威通过收购德国eVTOL企业Volocopter核心资产,加速推进钻石eDA40纯电动飞机适航认证,目标2025年实现量产。中航成飞依托军用无人机技术积累,开发支线物流无人机,单机载重突破1.5吨。
在动力系统方面,宗申动力研发的航空发动机累计飞行超30万小时,混合动力技术可降低能耗40%,成为国产替代核心供应商。宁德时代推出高能量密度航空电池,续航提升至300公里,破解电动飞行器“里程焦虑”。在材料创新方面,光威复材开发碳纤维复合材料,使无人机结构减重30%,已配套国内首款适航电动飞机。
商业场景的创新也加速了市场的快速发展。
中信海直开通了深圳-珠海eVTOL航线,票价对标高铁,15分钟直达;亿航智能在合肥推出“空中出租车”,单次体验价298元,日均预约量破千。祥源文旅联合亿航智能打造的“低空+丹霞山”观光项目,单架次营收超2000元,带动景区客流量增长30%。深城交为粤港澳大湾区构建低空交通数字模型,支持实时航线规划与碰撞预警,空域利用率提高50%。
上市公司争抢黑马
随着无人机、eVTOL 等低空飞行器技术的不断突破,低空物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将不断提升。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5G 等技术的应用,将为低空物流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全国民用无人机注册数量达126.7万架,同比增长32.25%;2024年中国新增实名登记无人机110.3万架,中国无人机注册量增长迅速。
据中国AOPA通用机场研究中心数据,2016-2024年,中国颁证通用航空机场数量呈现增长状态。根据中国AOPA数据,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国在册通用机场已达449个,其中取得通用机场使用许可证的机场106个,通过通用机场信息管理系统完成备案的机场(B类通用机场和仅供直升机起降的A类通用机场)343个。截至2024年底,全国注册及备案的通用航空机场有496个,较2023年的449个增加了近50个。
低空经济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25年迎来全面爆发期。随着无人机物流、应急救援、通航服务等应用场景的加速落地,A股市场涌现出一批技术领先、政策受益的龙头企业。
随着政策和技术的双重利好,无人机物流、应急救援、通航服务等应用场景加速落地。在物流领域,无人机配送日益成熟,能够高效地将货物送达偏远地区,打通物流 “最后一公里”。应急救援方面,无人机和直升机可快速运输救援物资、勘察受灾情况,极大地提升了救援效率。通航服务中,空中观光、短途客运等业务逐渐走进大众生活,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出行和旅游体验。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A 股市场敏锐地捕捉到了低空经济带来的机遇,涌现出一批技术领先、政策受益的龙头企业。比如在无人机制造领域,某些企业凭借先进的飞控技术和强大的研发实力,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产品广泛应用于物流配送、农林植保、测绘地理等多个领域。
尽管低空经济市场巨大,但在资金流动性管理、技术壁垒、商业闭环等方面仍然面临挑战。如何平衡安全与效率、短期收益与长期生态,将决定这场“天空革命”的最终航向。